苟帅帅,王明强,谢 飞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在地质灾害工程当中,边坡坍塌、出现滑坡情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产生滑坡现象的原因也非常的多,人为、自然影响都易造成滑坡情况。针对于此,便需要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结合边坡出现滑坡情况的实际原因来予以相应的解决举措,以此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因为出现滑坡情况而造成更加严重、恶劣的影响。
人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导致边坡稳定性受到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滑坡的核心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条条铁路、公路铺开,延伸到了更多以前未曾经过的地方,而这样的建设工作都非常容易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1]。比方说,在进行施工活动的过程中,对边坡的处理不是十分合理便易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再或者是因为边坡和坡脚的开挖缺乏合理性,因此便十分容易破坏边坡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一些不合理的爆破、开挖也都会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开挖、放炮的过程中本身便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因此,这样的开挖形式便会促使岩体出现裂缝、错动这样的情况,从而降低岩体的稳定性,最终对边坡的稳定性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来讲,在一些降雨量较大的区域或者是时间段,雨水都会过多的渗入到山体的表面,因此,在山体内部便会出现含水量快速上升的情况,这样也便意味着土体重量也会随之进行增长[2]。与此同时,假如滑坡区域长时间被雨水所侵蚀便极易使土壤被软化,土壤也自然会降低其自身的剪强度,此时,在山体的周边地下水当中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静动水压也会随即出现变化,这样对山体滑坡带的稳定自然也是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的,从而极易引发一些山体滑坡的问题。除此之外,地下水同样也会对山体的滑坡造成极大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边坡的稳定性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假如边坡的岩体受到类似于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作用,在超出其本身的承受极限之后自然会产生松动的情况。比方说,一些区域性的震动便非常容易促使岩体松动,进而影响到岩体结构的抵抗力,在岩体结构抵抗力大幅度降低之后便会导致岩体结构产生断裂的问题,这样也便会造成滑坡的情况。特别是产生非常剧烈的震动之后,岩体结构会遭遇更大的破坏,此时产生滑坡的几率也将会更高一些。
2.1.1 精准检测山体滑坡区域的实际情况
在一个区域当中,假如出现了山体滑坡便可以说明这个区域的地质情况、外部活动情况以及气候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活跃的,因此,影响的力度也会比较大,所以便非常容易产生滑坡情况,甚至会多次滑坡。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一定要对该区域的实际特征进行综合考察,以精准的检测来掌握该区域的真实情况,从而能够明确产生滑坡的因素都有哪些。首先,要对滑坡区域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要能够保证在勘察的过程中掌握该区域的地质特征,以此作为基础、判断可能会再次产生滑坡情况的区域。在展开检测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宏观角度来进行检测,并且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之下完成在检测工作,以先进的检测仪器作为辅助、对地表的裂缝进行检测活动。
2.1.2 合理建设挡土墙执行支挡功能
一般情况下来讲,在处理滑坡问题时挡土墙是非常常见的一项治理措施,同时,挡土墙也能起到非常有效的治理效果,通过以片石、石块这样的材料来设置挡土墙,以此来起到治疗滑坡的作用。结合所选择的材料的不同,在设置挡土墙时所设置的类型也有所差异,比方说,块石挡土墙、浆砌抗滑挡土墙以及混凝土抗滑挡土墙等,并且,在各类挡土墙当中比较常见的便是块石挡土墙了[3,4]。块石挡土墙会设置在坡体的边缘区域,通过设置块石挡土墙能够有效地避免滑坡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在设计块石挡土墙的过程中也经常会以滑坡的推力情况作为依据,以此来设置出适合滑坡的块石挡土墙,这样也便能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避免滑坡现象的再次出现。
2.1.3 以排水沟进行有效排水
在岩体当中所存在着的水分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核心因素,这也是导致出现滑坡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一定要结合边坡所在区域的是地形特点设置排水沟渠,以此来降低山体内部岩土的含水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土壤的实际重量,确保在岩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再次受到影响。在建设排水沟的过程中,要切实地结合好排水的适宜方向以及界面尺寸,以山体的实际数据作为基底设计排水沟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排水沟的深度大约保持在0.5m,而排水沟的宽度则要保持在0.4m,坡度则要控制在1:3的比重;在设置排水沟时可以将排水沟设置成为树枝的形状,以此才能更为有效地增强水的吸收量。假如山体的地下水量是比较大的,那么,此时便可以考虑建设盲沟,以此来排出存在于山体岩层内的地下水,从而保证山体结构的稳定性。
2.2.1 进行崩塌体削方处理
某地存在一区域,危岩带斜坡相对来说比较陡,稳定性也比较差,并且还存在着一些非常零碎的危岩体,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所易产生的影响,可以以挖掘机这类设备来对坡体的破碎削方进行处理。在进行削方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分层挖掘,再以逐层递减的形式进行削方,咋从而保证每一层都能得到稳定、进准的开挖,通常情况下要控制在3m到3.5m的范围内,并且要留有4m~5m左右的工作面,以此来加强纵向放坡的控制。在此过程之中,要保证下坡长方向的间隔为15m~20m设置一级台阶,并且要留出赏读宽度为1.5m的马道。在开挖的过程中应当设置1:1.15的实施动态坡放坡,咋并且将总体的坡率设置为1:0.4~1:0.75的范围。假如所切坡面的岩石整体性相对来说比较差,此时便可以设置防护网来进行支护;假如岩石相对来说比较硬,便可以采取微差控制的形式来进行爆破,从而有效地避免边坡性爆破情况的出现,接下来便可以正常实施削方处理工作。
2.2.2 危岩带主动防护网的支护处理
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防护网的型号,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针对上面我们所提到的案例,主要要选择SNS的柔性防护网,并且要将防护面积设置为1600m2,在进行防护网的支护过程时一定要依照以下在步骤来进行实施:
首先,结合下表1所提供的参数设置钢丝绳锚杆,并且将锚杆孔设置在比较低的区域,与此同时,要切实地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固定的锚杆增补,并且,一定要切实地锚杆孔和岩面的垂直性。
表1 钢丝绳锚杆的参数
其次,要严格地进行放线和测量活动,以此来确定好锚杆的实际位置,并且要在每个孔位的位置上都凿出相应凹坑,以此来将口径设定成20cm,深度要超出锚杆外露的环套长度,如深度为20cm。与此同时,也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设计深度实施锚杆孔按钻凿,一定要把握蒿子清孔处理的有效性,从而确保锚杆的孔径能够大于Φ45,并且要确保在孔深能锚杆长度的5cm。
综上所述,在地质灾害工程当中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因此,对滑坡问题也要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采用适当的治理方式、有效的治理技术来执行治理工作,以此来保证地质灾害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对此,也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滑坡的不同原因采用有效的治理方式,以此来避免出现滑坡问题、保证边坡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