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鸭儿嫂》诞生记

2020-12-25 06:22宁宗宝
黄梅戏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养鸭黄梅黄梅戏

□ 宁宗宝

今年8月下旬,央视新闻中心记者一行走进安庆,对原创大戏《鸭儿嫂》进行采访报道。他们聚焦该剧主题立意,追踪创演现场,专访主创人员与人物原型,以戏为切口,详实展现安庆整体“脱贫攻坚”成果。

“非常接地气,没有高喊口号。语言朴实无华,剧情轻松自然,静静地流淌进我的心里。”《鸭儿嫂》彩排结束后,央视新闻中心记者说。他们原计划就拍摄些演出素材,不料想坐定后被“鸭儿嫂”深深地吸引,观赏至大幕关闭的那一刻。

2020年9月21 日,一则近五分钟名为《走向我们的小康:唱着大戏奔小康》的新闻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随后,它又在央视《新闻联播》《午夜新闻》相继播出。黄梅戏《鸭儿嫂》背后的故事一度引发关注与热议。

2020年9月28 日下午三点,黄梅戏《鸭儿嫂》作为2020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开幕式大戏,以线上线下展演的方式与全国观众见面。“一丈竹竿三尺绸,赶鸭下滩头喂,哟嗬……哟嗬……”引人入胜的主题曲、悠扬婉转的“赶鸭调”如一股山野之风吹遍戏乡安庆。

黄梅戏《鸭儿嫂》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农村风情剧,是献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美的赞歌。它讲述了一则“人帮我我帮人”的故事,它唱出了人民把“党的恩情世世代代记心怀”的心声,它以“小切口、小人物”反映“大情怀、大主题”。

采 风+原 创

全国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近年来,省内涌现出大量有关扶贫题材的作品,再芬黄梅也需要有精彩的回答,黄梅戏《鸭儿嫂》应运而生。如何不扎堆、不窄化?如何创作既有个性化又有普遍意义的戏?再芬黄梅不步别人后尘,从生活中打捞新理念,跳出扶贫戏的窠臼,决定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韩再芬院长注重艺术创作规律,强调“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在她精心安排下,编剧谢樵森老师赴潜山市天柱山镇,走访数个村子,与当地“脱贫户典型”深入交流。半个月的采风,收获满满。谢樵森老师根据主题需要,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认真筛选,谋划以养鸭妇女这一形象进行创作。

“陈文英那苦涩的笑,她为家庭经济所迫勇敢挑起生活重担,与此同时,她感恩社会,带着一种‘人帮我我帮人’的朴素思想,带领一班人一同发展养鸭产业,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国妇女善良而又坚韧的性格。她动人的事迹注入了我的剧作中。”谢樵森老师在采风笔记中写道。

后来,谢樵森老师回趟老家,“误入”一处现代化养鸭场,他有心参观,再次激发创作灵感。编剧兼导演陈佑国老师赴望江县鸭场,向养鸭人卢秀娥“取经”,积累创作素材。主创团队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确立以“鸭子”为中心动作的舞台呈现,塑造性格鲜明、颇具典型的“鸭儿嫂”形象。

艺术创作从无到有的过程是艰难的。主创团队赋予“鸭儿嫂”身上有着陈文英、卢秀娥等人秉承的传统美德,再通过编排一系列观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丰富鸭儿嫂的舞台艺术形象。“鸭儿嫂”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原型,而是众多原型身上的优秀品质都集中在鸭儿嫂身上。

谢樵森与陈佑国两位“老搭档”擅长写农村题材的戏,这与他们常年深入基层生活,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密切相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创团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本、调度、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艺术化地舞台呈现皖南水乡的新风貌。

人 物+故 事

主人公张满秀是个直率爽朗、雷厉风行、敢说敢担的农村妇女。她是在田野里成长的,是“野”性子,却又不失率真、耿直。观众看到的“鸭儿嫂”,嬉笑怒骂间都是其真实性格使然。

剧中写到她既有善良、有责任感的一面,又有面对舆论压力时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还有她在过人情关时从犹豫不决到意志坚定的转变过程。主创团队把典型人物的人性之美燃爆到极点,逐步树立起鸭儿嫂至善至美的品格标杆。

主创团队抛开宏大的主题叙事,从最基层的农民切入,强调农民才是这场战役的主角。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引领作用,但不可能一生一世帮扶,农民最终还要利用政策的优势提升自己,靠自己发展产业,以达到真正脱贫不返贫的目的。

该剧的核心冲突事件是“帮小六子养鸭脱贫”,“诚信”、“人情”、“劳动致富”、“人民至上”等各种因素的故事,扭结出戏味十足的叙事框架。主创团队把故事情节在不同价值观的人之间展开,这些“家常里短”、“生活百态”处处体现最单纯、最具中国传统的人情味。

鸭儿村在国家产业扶贫的带动下,逐步摆脱贫困。他们感受到党的政策温暖,对党感恩怀德,歌颂拥戴共产党,唱出“党的恩情世世代代记心怀”的真实心声。

黄梅戏《鸭儿嫂》积极地开掘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人生意义,书写人性的温暖、善良、真诚,把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艺术性地反映出脱贫攻坚浪潮的壮阔情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班 底+机 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韩再芬院长坚持把全方位的深度传承打造为再芬黄梅及安庆黄梅戏发展的传承范式。近年来,再芬黄梅精心培养和大胆启用自家年轻人,逐步打造一支有能量、有情怀的创作队伍。同时,还注重平衡、完善、优化黄梅戏生态,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今,灯服道效化人才已齐备,像是机器的各个零部件,保障再芬黄梅艺术生产正常运转。

恰逢好时机,韩再芬院长与导演陈佑国决定,将黄梅戏《鸭儿嫂》变成“试验田”,让青年导演杨高猛,青年作曲何春旺、常敏,配器马恒斐,舞美设计朱文政,灯光设计刘涛,服装设计黎俊呈等在其间耕耘创造。他们在编剧谢樵森老师、导演陈佑国老师、音乐顾问徐代泉老师三位“老将”的带领下,信心十足地挑起大梁。

此外,再芬黄梅还注重舞台美术团队的培养,搭建“再芬黄梅戏之梦工厂”。通过创作《鸭儿嫂》的实验,在黎炜、胥翼两位舞台组队长的配合下,舞美队已有能力独立完成一部大戏的舞美设计、布景制作、道具设计与制作等任务。

“年轻人有思想、有主见、有本领、有担当。”韩再芬院长鼓励年轻人多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今后也会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更多的平台。

此次,主演们是首次尝试挑战农村题材的大戏。饰演鸭儿嫂的余淑华大改生活中娴静文雅的形象,塑造性格反差极大的人物。她对角色自信,一步步深入人物心理,追求舞台表演的“真”,准确地掌握情感的“度”,在舞台上放开演、大胆做,把自我习惯搁置,让鸭儿嫂“火辣、率真”的形象在观众心里活起来。

潘伟饰演小六子、余平饰演柳书记、李萍饰演瞎婆、江霞饰演水香、宋敬波饰演杨场长。越是贴近生活的角色,越难以驾驭。每次排练前,导演陈佑国都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分析角色,从念白节奏的把握,到唱腔情感的拿捏等,直至演员心领神会。

剧中没有贴标签式地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看到的都是人情、人性,以及普通人物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苦辣酸甜。

黄梅戏《鸭儿嫂》是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的共同创作,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今,它就是新时代的“宠儿”,已相继入选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大戏项目、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项目、2019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2020年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此外,该剧还入选“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并作为“全国12 台集中示范演出剧目”之一,于2020年11月11 日至12日在北京二七剧场上演。

从无到有,从台前到幕后,再芬黄梅通过《鸭儿嫂》探索创新艺术,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养鸭黄梅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之星 范璇璇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之星 朱婷婷
黄梅戏《中国梦》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黄梅之星 赵长玖
黄梅戏《祝福》
巧得妙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