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广东,东北官员差什么?

2020-12-24 08:03都本伟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东北工匠广东

都本伟

我 过去长期在辽宁工作,两年前退休后,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以专家学者身份,聘任到一所著名的民办大学做党务和督学工作,发挥点余热。一年多来,我认真地观察和亲身感受这块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社会现状,与我长期工作的东北不自觉地进行横向比较,有一些观察和体会。

经济体的活跃度取决于人的开放度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环境的优劣,一个经济体的活跃与否,取决于这个经济体的人的观念是保守还是开放。也就是说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和广东地域文化表现出很大差异,两地人的观念也表现出明显不同。

广东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商埠,对外开放的门户,商业文化悠久,经商意识最强。

因此,这里人们的观念以利益为重,工作性质不分国有与民营,工作时间不分八小时之内还是之外。我刚来时,学校给我租了套房子,我到市场上找零工收拾一下房子,工人不分上班下班,有时半夜敲门给你修这修那。只要你有需求,就有人为你服务,从不拖时。

这里的民营企业多,体制机制灵活,人们的市场意识强,有的人打几份工,为赚钱不辞辛苦。这里的人才出现了下沉现象,我发现乡镇干部有许多名牌大学生,民办企业也雇用了许多大学生和高职生,他们不挑城市和乡村,不挑工作岗位,都安心工作。

而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用五个五年计划,把东北布局成煤炭石油钢铁重化基地,当广东人向“钱”看时,东北人习惯于把目光投向中央政府,当广东人靠商机致富时,东北人离开体制像被丢失的孩子一样,痛苦无助。广东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意识、发财致富的勤劳、体制意识的淡薄等,都是东北人所缺少的。

在东北,人们还是重机关、国企、大城市、好行业,爱面子,人才不愿下基层。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说,东北具有资源优势,特别是人均资源量的优势。农业发达,老百姓则衣食无忧,而工业在早期又属于劳动力聚集型产业,产业工人的地位和收入都比较高,这就大大降低了老百姓从事商业活动的原始动力。

相反,广东人多地少,早期温饱都成问题,受生存所迫有了外出謀生的天然动力,自然就出现了很多“买卖人”“生意人”。

政府的服务意识有多强?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意识,一个政府的工作效率高,会抓住商业机会,因而会更多地创造效益。我所在的高校地处全国百强镇的狮山镇,去年的GDP达1000多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100亿元,比我们东北的许多地级市都高,该镇的财政收入大都是所在企业的税收,像一汽、碧桂园、美的都在此有项目,这些项目是政府招商招来的。

这里政府的服务意识强。有一次,我校门前想修座过街天桥,方便师生安全出行,我打电话给该镇黄镇长,想去拜访他,结果他拉了十多人到我办公室开会,有分管副镇长、规划、土地、交通、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开完会后立即到现场进行现场办公,并且表态说,过街天桥属市政项目,不用学校出资,镇里出。我在东北做了几十年干部,还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还有一次,我到省里某厅局办事,找了厅长,他一听我的请求合情合理,立即指示分管副厅长和处长,明确要求给办。临走时,他跟我说,白天工作忙,如找他不方便,就下班后打电话或去他办公室找。听了这位厅长的话,我很感动,有这样为基层服务着想的干部,工作效率能不高吗?

仅从这几个案例,我体会到,广东“商官”明显多于“政官”,对“商官”的考核要看经济指标,“商官”自然倾向于经济效率,而“政官”则侧重于政治业绩,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就行。对“政官”来说,最大的机会成本是犯错,对“商官”来说,最大的失误是低效率。

现如今,东北“政官”懒政的不少,宁愿错过也不犯错,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虽大有改观,但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不办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面上不办,底下瞎办,不仅影响了政商关系,大量的权钱交易腐蚀了一大批干部,经济上不去,政治生态却被破坏了!

不可或缺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这里的企业家精气神足,积极性、创造性高。企业家的精气神决定着企业的精气神,企业的精气神决定着经济的活力。

广东民营中小企业1100万户,他们能吃苦耐劳,能豁出性命去拼,因为企业是他自己的,他是给自己赚钱。

一年多来,我接触了一些民营企业家,没有遇到一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厂主,他们大多穿着朴素,老头衫、大裤衩、大拖鞋甚至成了标配,但一谈起项目、投资、商机,他们比谁都精明。

受一名在北京做酒店的朋友之托,我在这里给他找个家具制造商,定制一个酒店的全部客房家具,我找到一个家具商,他一看商业机会来了,亲自带设计制作人员赴京现场考察面谈。他提出了甲方认可的较低价格和较短工期,淘汰了北京上海的知名厂商,中标后,又有保质服务和工期保障,我朋友非常满意,表示今后再开酒店,还找此家。通过一次合作,建立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这样的企业,我相信今后会越做越好。

反观东北的民营企业,就缺乏这种积极竞争的企业家精神。干工程、生产产品,往往求领导打招呼,甚至请客送礼,贿赂关系人,而不是凭实力去争取商机。

广东政府对民营企业与国企一视同仁,应有的政策、资金支持一样都不少,民营企业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甚至政府对民办高校,每年都有专项资金支持。因此,这样的环境和支持力度,民营企业家和民办高校创办者的干事创业精神普遍比东北高。

除了企业家精神外,这里的工匠精神也十足。广东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历史悠久,实体经济发达,名牌产品多。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的职业技术工人队伍大、业务精,能把产品做精、做优。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有大学白领一条路,也有职校蓝领多条路。蓝领工匠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为工匠提供施展才干的平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工匠“后备军”。

我所在的佛山,市区两级政府每年都评选表彰“佛山·大城工匠”,把工匠作为人才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反观我们那里,一般家庭都对子女的期望是高学历、出国留学,以便步入社会当大官、赚大钱。没有多少父母愿意让子女去当一线工人的,这也是差距所在。

总之,东北与广东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东北的困难是暂时的,因为东北基础设施和工业历史积淀厚;城镇化程度和人口接受教育程度高;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多;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近年来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些都是振兴的优势所在。只要进一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采取更超常规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东北创业就业;发挥东北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优势,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是能够实现的!

猜你喜欢
东北工匠广东
90后大工匠
Make ’Em Laugh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大东北的春节
“粤来粤美”
致敬!老工匠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