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那迦
《有 了博士学位还不够》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并有激动人心的研究计划,乃是做一个科学家的重要标志。”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卢柯都会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毕业生,与之共勉。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该奖项有“中国诺贝尔奖”的美誉,卢柯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物质科学奖”,奖金达100万美元。
曾是最年轻院士
卢柯出生于1965年5月,是河南汲县人。16岁时,卢柯考入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其高考分数比录取分数线高出60多分,但英语只有30多分。在全系120多人中,其入学成绩倒数第二。由于志愿是其父母帮着填报的,此时的他对材料学毫无概念和兴趣。
待到卢柯真正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于是他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为了补上和同学的差距,他十分刻苦,最终以全系最高分的成绩考入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读研期间卢柯又用“把书翻烂”的精神劲儿自学了许多实验所需的物理学知识。
直到研究生毕业,卢柯才把纳米材料作为自己的真正兴趣点。但他觉得时间已经晚了。“去找兴趣,越早找到越好。”卢柯曾建议本科生,“有时候,改变你兴趣的,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人。你跟了一个导师,这辈子就可能‘捂进去这个领域了,能‘捂进去是好事儿。”
1988年,金属研究所原本计划送他去科研条件更好的日本读博,但他却拒绝了,决定留在所里。如今,他说:“我已经有足够底气宣布,在纳米金属制备上我们这儿是世界上最好的。”
1990年,他前往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在德国攻读博士后时,他从头学习了热力学,并发表了论文。后来学生惊讶于其对热力学的掌握时,他说:“你缺什么,就要去补什么。”
之后,卢柯的学术之路就仿佛“开挂”一般:30岁当上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时,卢柯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并在2年后当选为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
死磕纳米材料
卢柯曾对人说:“不做科研,还能做什么?”在他眼中,做科研就像在海滩上寻宝,“如果你找准了地方,挖下去,就能挖到珍珠。”而纳米材料就是他求索至今的珍珠。
人类利用金属材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仍是材料物理领域长期以来的一个核心难题,也是卢柯科研生涯硬磕已久的“硬骨头”。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上,卢柯介绍自己研究的内容是把金属材料结构做到纳米尺度,大幅度提高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我20多年都在做这个事情”。
卢柯及其研究组在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了多年,拿出了“纳米孪晶结构”“梯度纳米结构”等科研成果。据他介绍,“纳米孪晶结构”是实验中的偶然发现,而“梯度纳米结构”则是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出的新结构,都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卢柯研究组的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方向一度被同行视为没有意义和价值。卢柯后来回忆说,就连当时自己的学生都对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怀疑。但即使过程十分煎熬,卢柯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突破“表面纳米化”技术,不仅获得了学界的承认,还成功投入了实际应用。
一次讲座上,卢柯分享自己的科研体会:“我们经常做的是把国外的东西拿来解剖,然后照猫画虎地做。人家是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我们画出的永远是猫。”他表示,材料科学想有所突破,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做,“千万不要因为模拟计算量增大,就减少基础研究的实验工作量”。
“讲求效率,缺什么就学什么,不被动等待。”勤奋和高效,是驱动卢柯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双轮。在金属所工作的时候,他每周只休息半天,不是在所里搞科研就是在出差。事实上,卢柯的工作效率很高,只是一直在不断加速实践自己的科研想法。“越早经历,能越早修正自己的错误,死之前做有价值事情的时间就越多。”
在正式担任副省长职务前一个月,卢柯还代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赴重庆,与重庆大学商讨共建“轻金属材料研究部”。一年后,卢柯再赴重庆为“介观多孔材料部企联合实验室”揭牌。
研而优则仕
卢柯和政治的缘分始于2006年,这一年他出任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副主委,之后又晋升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2018年10月11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沈阳闭幕,会议决定任命卢柯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消息一出,官场、学界都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像这种“研而优则仕”的专家型官员越多越好,迈出外行领导内行的官场怪圈。但也有科技界人士担忧这会刺激更多优秀科学家“流失”,转身投向仕途。
走进官场,卢柯的工作也跟科技密切相关。目前,他负责辽宁省科技、卫生健康、体育等方面工作,分管省科学技术厅(外国专家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体育局,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联系省广播电视局,科协、红十字会、老科协,中科院沈阳分院。
据统计,辽宁省工业增加值有三分之二来自装备制造、冶金、化工三大行业,均与材料科学关系密切。卢柯长期扎根在辽宁,一直处在该省科学技术研发的前沿,对全省乃至整个东北的科技发展工作有过通盘的观察和考虑。
他认为,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抓住“科技创新”。东北地区聚集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等创新平台,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创新链完整。因而东北在搭建科研平台上是有优势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科研平台,为科研人才提供一方用武之地”。
具备优势平台,才能更好地把科研人才留下。多年来,卢柯目睹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研究者离开黑土地。对于如何留住优秀科技人才的问题,卢柯一直在思考。“科研平台应该是稳定和吸引科技人员的重要载体。”他说。
今年以来,卢柯先后前往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鞍钢集团等科研单位调研,积极推动辽宁实验室建设。他表示,要在依托现有科研机构与大学协作的基礎上,逐渐形成自我核心团队。辽宁实验室要梳理完成建设的短期目标与长远方向,以辽宁实验室建设推动辽宁科研体系大整合、大改革。
其实,“研而优则仕”并不罕见。近两年多省出现两院院士出任地方领导的新趋势。2018年1月,中科院院士安立佳出任吉林省副省长。就在卢柯履新副省长的同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金辉任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9年5月,主持过十余项煤基能源重大工程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出任山东省副省长。
今年8月4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任命王曦为副省长。王曦是一名半导体材料专家,曾任科技部副部长。他在198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43岁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卢柯的分工类似,在副省长岗位上,他负责教育、科技、工业、信访、外国专家方面工作。(本文综合自新华社、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知识分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