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对社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实务研究

2020-12-24 07:52张铭印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少年

摘要:本文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包括网瘾、逃学厌学与打架斗殴等等。同时,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以H社区中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为例,通过开展个案分析辅导、构建纠偏机制、开展集体与亲子活动等方式,使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集体意识,自觉遵守纪律,改正偏差行为,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青年。

关键词:社区工作;青少年;偏差行为;实务探究

引言:偏差行为主要是指偏离正确轨道、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明显,典型表现为网瘾成性、逃学厌学、打架斗殴等,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对青少年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社区志愿者可组建“问题解决小组”,采取多样措施通过社区干预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品行,维护社会和谐。

1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

1.1网瘾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19年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65亿人,其中79.26%为青少年,网瘾少年占比达到13.6%。网瘾不但是指过度迷恋计算机网络,也指移动互联网成瘾,主要可归纳为三大领域,即网上交友、网络游戏与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因当前学校或家庭中几乎都配置了通信设备,手机更是人手一部,一些成年人都很难忽视它的存在,更何谈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了。

1.2逃学厌学

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了解到,当前部分社区中有超过50%的学生都讨厌学习,成绩不理想。一些受访学生表示老师在校期间不太管他们,甚至忽视他们,导致其逐渐不喜欢学习。有40%学生表示自己想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很努力,作业也积极完成,但成绩始终上不去,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有80%的学生曾经逃过学,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看别人逃学,自己对那门课也不感兴趣,所以便跟着逃学。可见,逃学与厌学行为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1.3打架斗殴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有时会感性高于理性,做事冲动、不计后果,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家庭关系不够和谐、网络中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心灵进行腐蚀,便会对其进行模仿,在校内外、同学之间都可能因一件小事发生打架斗殴行为。当前,社会工作对此类事件多采用事后干预,很少在事前进行预防,导致青少年偏差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抑制[1]。

2社区工作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介入与纠正

2.1实际情况

以H社区为例,该社区居住人口7000人,房屋建筑数量26栋,以外来人口为主,占小区总人口数量的90%,青少年占外地人口数量的30%,数量相对较多。社区服务中心入驻社区后,对社区需求需求进行调查并开展各类活动,社区中心也成为青少年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青少年时期作为人的一生中重要阶段,因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除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外,需要社区介入对学生的偏差行为进行纠正和监督。

2.2偏差行为影响因素

社区青年的偏差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在个体因素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生理与心理发生较大改变,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因年龄尚小,思想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由此产生偏差行为。部分青少年存在人格缺陷,对自己实际能力预估过高,又不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有时会铤而走险,由此出现偏差行为。在家庭因素方面,与以往相比当前家庭关系更加复杂,子女的偏差行为主要受家庭经济状况、分工的影响,还要对父母关系和谐度、家庭完整度、家庭教育科学性、子女受重视度等因素綜合考虑。但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家庭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存在不稳定性。例如,家庭经济发生重大改变、父母关系破裂、亲子之间沟通不畅、家庭教育不完善等等。对于H社区的青少年来说,因居民主要为外地务工人员,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且与孩子的交流存在较大障碍。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采取粗暴教育方式,甚至打骂等,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他们交流。

学校因素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德育教育。H社区属于城中村,青少年受政策原因基本无法到公立学校读书,而好一点的私立学校收费较高,所以只能到便宜的私立学校读书。据了解,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不太负责,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基本放任不管,即便是逃课或者不认真学习,教师也不会过多干涉。青少年因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制力,教师的放任态度更加剧了偏差行为的产生。在社会因素方面,人类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无法决定人的命运,但却会影响人的行为,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青少年,城中村公共设施不完善,环境混乱,人口复杂,居民整体素质较低,常常出现随地吐痰、口角相争等现象,且KTV、网吧、酒吧等就在居民区内,青少年长期受到此类环境的薰染,故而逐渐产生偏差行为。

2.3纠偏措施

社区团队将区内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组织起来,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在游戏治疗理论引导下,采取多样化措施帮助社区内青少年改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在无形中拉近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使偏差行为得到矫正,养成良好品质,能够自觉将组内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具体措施如下。

2.3.1开展个案分析辅导

针对社区内存在典型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可采取个案辅导方式对组内成员进行帮扶,使案主了解更好青春期的心理知识与生理特点,并认识到自己行为产生的生理原因,使其能够有意识的控制不良行为产生,当案主了解到影响自身行为的心理因素后,可与同学、教师和家长交流后发现并改正这一问题。青少年通过自我认知和探索,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树立自信心,产生自我表达与接纳他人的欲望,由此实现全面发展。其次,社工还应鼓励青少年与朋友、家人沟通,彼此增加了解,可通过参与社区亲子游戏的方式来实现。例如,社工人员提前一天在微信群中发布活动时间与地点,在小组成员及家人到齐后开展游戏活动。社工让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做好,由社工担任主持人,喊道“大风吹”,全体成员集体喊“吹什么?”社会则会选择一个多数人都带有的特征,凡是被吹到的成员都要起身更换位置,没抢到位置的便要表演一个节目。在游戏过程中,青少年与家人们玩的很开心,大家在游戏中互帮互助,为表演者鼓掌,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信,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最后,社工还应为青少年理清自己人生路线,明确职业规划,在树立目标后拥有前进的动力,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2]。

2.3.2构建纠偏机制

社工将社区内存在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活动,并设立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措施,构建成熟完善的纠偏机制,以集体的形式一同改正偏差行为。具体措施为:一方面,成立小组工作联盟,即对小组成员偏差行为矫正的支持机制,可分为组内与组外两种联盟模式。对于前者来说,每位小组成员都是其他成员的支持者,有帮助其走出偏差困境的义务,该联盟要求小组营造出和谐互助的分为,可通过情景模拟、协同游戏等方式来达成;后者则是组内成员在原本生活圈中获取支持,如家长、教师、邻居等等。社工应对每位成员的生活背景与“关键人物”结合起来,建立合作机制,帮助案主顺利走出偏差困境。另一方面,还应合理控制小组节奏,可将该项工作划分为初期矫正、中期矫正、结束矫正三个阶段。在初期矫正中,社工应活跃气氛,排除大家的害羞之感,使成员之间快速建立信任;在中期阶段,社工应将自己置身于小组之中,使用“我们”“大家”等词语,照顾到每位成员的情感状态,使其能够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与经历,并寻找应对之策。在结尾阶段,社工要鼓励大家将在组内学到的东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3]。

2.3.3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小组活动开始后,社工为大家介绍活动内容与规则,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使成员学会倾听与沟通,促进人际交流。首先,社工与成员一同开展热身活动,即“逢7过”,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其中一名成员报出一个数字,顺时针循环,数到7或7的倍数的成员要拍一下桌子。当成员们兴致被激发后,便正式开展小组活动——“传声筒”游戏、社工将成员分为两组,每组的第一位成员面朝社工,看清白板上写的内容后逐渐向下传递,在传话时不可开口,只能看传递者的眼神与动作,传递的最快最准确的小组获胜。在两轮游戏后,传到最后词语常常变得千奇百怪。另一个游戏是两人同行,社工将每两名成员分为一组,左侧成员将手搭在同伴肩膀上,轻微触碰即可,向前走,禁止有任何语言或眼神交流,当走到终点后掉头往回走,双方姿势不变但成员之间可以言语和眼神交流,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走的又快又稳。社工随机采访一名成员“你觉得获胜的技巧是什么呢?”成员答:“要与他们沟通,告诉他慢一点,然后我尽量快一点,让我们速度一致,这样便会更加轻松。”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效果评析,因组员年龄较小,如若采用PPT或者说教方式很难吸引其注意,通过传声筒、两人同行游戏的开展,可能他们并未取得胜利,但在游戏中已经明白了倾听与沟通的重要性,并愿意与其他成员主动沟通,这便已经达到游戏的目的。

2.3.4开展集体与亲子活动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社区开展“比比谁高”的游戏。由社工将组内成员分为两组,每组发两幅扑克牌,一盒曲别针。要求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扑克牌和曲别针制作一个物体,保障其又高、又稳,由社工对物体高度进行测量。在测量之前,要用力拍一下桌子,最后哪组的物体最高,哪组便获胜。组内成员纷纷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将扑克牌撘得又高由稳,一起讨论并尝试解决方法。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发现可采用万字夹将扑克夹成长方体,这样便更加稳固,因为是大家一同想出来的办法,故而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该游戏的开展,使组内成员能够自行探索、發现游戏的意义,使其充分了解集体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以往特立独行的行为,打架斗殴的频率也明显减少。此外,在亲子活动方面,社工为每对亲子准备一张纸,要求站在上面做答。由社工出题,包括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等,如若回答正确则可原地不动,如若回答错误则要将报纸对折,以此类推,直至报纸上站不了人则出局,最后获胜的家庭将赢得小礼物。通过此类游戏的开展,少年与家长为了不出局而相互扶持,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深刻认识到家庭也是一个小集体,需要互帮互助才能够收获美好。

2.4成效评估

本次活动效果评估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由组员和家长进行反馈,另一个是根据小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在组员与家长反馈方面,通过填写活动反馈表的方式体现。根据反馈结果可知,有超过80%的组员认为组内目标达成,很满意本次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在活动完成后,由社工随机抽取两名成员进行访谈,他们均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拉近了与父母的关系,能够更加理解对方,并在日后交友中将组内学到的知识与沟通技巧应用起来。在该项活动结束后,许多青少年从独自一人变成朋友成群,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不逃课,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文明上网。根据家长的反馈可知,部分组员在家里的表现更加懂事,能够主动做家务,理解父母,还有父母表示孩子最近有朋友到家里做客,说明人际关系得到明显转变。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青年保护与矫正制度不够完善,加强社会运作,纠正青少年偏差行为显得十分必要。除学校和家庭之外,社区也应积极作为,通过开展个案分析辅导、构建纠偏机制、开展集体与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改正偏差行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琳.小组工作介入城中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实务研究[D],湘潭大学,2019.

[2]陈世海,刘庆.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区工作介入[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9(03):012-014.

[3]张雯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00(003):136-137.

[4]巨东红,邓玮.流动人口子女偏差行为矫正的介入研究——基于厦门市J社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004):14-19.

[4]陈晓宏.社区因素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防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20(12):59-72.

作者简介:张铭印(1997-),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Amazing benefits of playing sports for teens 青少年运动的益处
Minor Offense
青少年一周饮食计划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