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轩
摘要:我国水安全问题严峻,大力发展水利事业迫在眉睫。发展水利,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新老問题相互交织水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水运发展,压缩运输成本,增加投资有效性,维持全球制造业大国地位。
关键词:水利;水安全;水运;成本;制造业大国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水安全危机。一方面是水旱灾害频繁,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水生态恶化。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既是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的治本之措,也是中国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战略抉择。
一、水道即商道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1],而水运较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成本低、污染少、运量大等特点,应该摆在优先发展方向。
水运条件好的地方,往往都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据报道,2019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29.3亿吨[2],占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的39.2%。长江沿岸的省市凭借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以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集聚了全国超过40%的人口和创造了超过全国40%的生产总值。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它的兴起和衰落则是与水运息息相关。
公元621年,唐朝将开封县并入浚仪县后,原开封故城逐渐荒废。此时的朱仙只是一处居民点。公元984年,宋太宗令“凿尉氏县界新河90里,数旬而毕”,拉直了的新河使朱仙因紧邻蔡河而成开封附近的水陆要冲,由村落发展到驿站,最后成为集镇。
金、元时期,随着开封政治地位的衰落,以及大运河的变迁、黄河的改道,朱仙镇也随之没落。
元末明初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再度崛起。元末,黄河先后多次在开封决口,到公元1351年,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贾鲁先是将黄河逼入故道,再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最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复兴了漕运,他所疏通的这条河道后被命名为贾鲁河。贾鲁河开通之后,朱仙镇作为贾鲁河的航运终点,成为开封唯一的外港,并逐步确立了“天下四大镇”之一的地位。
清代道光以后,因黄河漫溢贾鲁河,朱仙镇趋于衰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贾鲁河终被沙土所填,舟楫完全不通,加之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先后通车,交通路线大转移,朱仙镇水运优势不再,从此寂寂无闻。
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水运兴,则城运兴;水运衰,则城运衰。而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2019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451亿元,其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29亿元,公路建设投资21895亿元,水运建设投资只有1137亿元,仅占总额的3.5%,远远落后于铁路、公路建设,水运建设尚未被高度重视。
二、水利投资带动性强
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2019年,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62.24亿吨,其中公路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43.55亿吨,占比74.3%;水路完成货运量74.72亿吨,占比16.2%。
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2019年我国拥有载货汽车1087.82万辆,营运这么庞大的汽车,不仅加重了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影响国家能源安全,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大力发展水运,提高水路货运量占比,不仅会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改善空气质量,而且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也许有人会质疑水运速度慢,但有些货物对时间要求不敏感。据《2019年道路货物运输量专项调查公报 》显示,2019年,我国道路货运量主要货类构成中,“矿建材料及水泥”占比最高,为38.7%;其次是“煤炭及制品”,占比12.6%;“轻工医药产品”“金属矿石”“机械设备电器”“鲜活农产品”等货类次之,占比分别为7.9%、7.1%、6.7%和5.9%。
通过观察发现,除了“鲜活农产品”等少数货类外,大部分货类对时间要求不高,只要企业提前采购,水运也可以保证货物源源不断的供给。
公路、铁路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投资效益逐渐递减,但水利投资效益高。据统计,“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3]另外,水利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带动能力强,对原材料、机械设备需求量大,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工程产生效益后,还能促进清洁能源、航运、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也可以创造更多新岗位。
三、助力维持全球制造业大国地位
运输成本不仅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对我国维持全球制造业大国定位,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改革开饭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利用海运便优势,从全世界进口原材料和能源,通过加工出口,赚取中间利润。这种模式使中国在几十年内保持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2008年以后遭遇重大危机,原因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多次向市场投放海量货币,导致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很多企业破产或者迁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地方。而我国中西部很多地方劳动力依然低廉,制造业之所以无法从东部顺利转到中西部,一个关键因素是运费太高。如果大力发展水运,就可以压缩运输成本,产生利润空间,沿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没有必要到外国去投资设厂,所以水运成为我国制造业转移成败的关键。
制造业如果转移成功,一方面可以使中西部地区的人们经过制造业的培训,形成工业化的人口,培育组织性、纪律性,完成工业文明的洗礼,以后才能向更高的信息经济和智能经济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本地就业,避免春运这样巨大的运力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王贤.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29.3亿吨[N] . 人民日报 ,2020-01-02
[3]王浩.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万亿元[N] .人民日报,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