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途径

2020-12-24 07:52曹蕾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传统手工艺辽宁省

摘要: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将智慧与审美理想物化于生活的体现。本文分析了辽宁省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现状,对其提出借助博物馆进行活态展演、发起社会公共艺术项目以及通过满族民俗节庆推广非遗传统工艺品的传承方式进行生产性保护的策略,进而启发、拉动辽宁省非遗文化事业向特色化与品牌化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一、辽宁省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辽宁省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入选。分别是:满族刺绣、蒙古族刺绣、岫岩玉雕、煤精雕刻、琥珀雕刻、大连核雕、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庄河剪纸技艺、岫岩满族剪纸技艺、建平剪纸技艺、新宾满族剪纸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从分类上看,向传统美术类倾斜,传统美术占11项(5项剪纸刻绘类、4项雕刻塑造类、2项纺织染绣类),传统技艺只占1项(松花石砚制作技艺),整体工艺特长以雕刻、刻绘为主。随之,《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出台。计划明确了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的九项任务,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方向。

二、辽宁省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的原则

要坚持保留传统手工艺本色,坚守生产性保护原则。传统工艺最核心的生命力就是手工制作时所注入的情感温度与工匠精神。在《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 辽宁省非遗传统工艺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不可滥用产业化道路,不能采用一般产品的企业大规模机械生产,这样的做法会冲击并破坏非遗传统工艺的特色。在保证非遗手工艺的核心技艺和核心意蕴不变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技术改良技艺,同时保留艺术特色与工艺技法。如雕刻类传统工艺项目:岫岩玉雕、煤精雕刻、琥珀雕刻、大连核雕,可以在辅助工具上更新换代,如采用高精机械工具代替传统刻刀、采用高倍高清电子放大显微镜设备方便雕刻工作者更好的看清細节等,但依然要由传承人手工操作进行制作生产。同时,以现代理念激发再创造活力,进行使用功能、表现形式、材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以便更好地与现代人的审美与消费需求相融合,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存在时间更长、推广范围更广,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辽宁省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的途径

1.保护传承人,借助博物馆平台进行活态展演与销售

首先,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活态保护,只有在传承人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度、成就感和相对应的劳动成果报酬时,他们才能够持续保持高涨的创作动力,获得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觉,非遗因此才有可能保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辽宁省内传统工艺很多还处于没有展示平台,仅限于传承人在家里或小作坊进行创作,缺乏关注与足够的社会认可。可以将非遗传承人请进省博物馆,在新博物馆学理念的思路下,不再单纯静态展示成品,而是通过策展人策划传统工艺主题展览,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活态展演的平台,将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创作过程拉近到大众面前,消除神秘,走进生活。同时对传统工艺品作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一个分类进行推广、销售,打通博物馆与非遗项目之间的沟通合作渠道,以二者并行发展的模式相互成就取得双赢效果。

2.以公共项目吸引社会参与,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由非遗传承人带头,以新颖的公共艺术的形式推出社会合作项目,既宣传推广了传统工艺,又可以在项目活动中发现真正热爱传统工艺并有能力的传承人,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如通过博物馆公众活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一项非遗传统工艺公共创作计划,招募爱好者与手工艺人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共同创作一件大型作品,每位参与者在培训后负责制作作品的一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可以留下创作者的姓名信息与创作故事,并通过公众号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最终所有的小单元完成后组合成一件大型非遗传统工艺整体作品,这样新颖而充满公共性的群体参与艺术项目能够极大的引发社会共鸣,实现社会参与,引发公共话题和热度。

同时,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和生产的工作中,通过非遗进校园相关活动,吸引具有前沿知识水平的高校教师、毕业生加入到非遗创作的队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多方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高校教师队伍具有学科前沿研究背景、文化素质与综合素养较高,而高校大学生精力充沛、学习时间宽裕,非常适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年轻人的创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用综合素养和更广阔的知识面以及创新思维去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面貌,为辽宁省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的振兴和繁荣发挥作用。

3.借助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推广辽宁省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

在每逢我国传统民俗节庆到来时,人们总会从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慢下来,重新追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这时传统手工艺就会自然而然的重现在大众面前并轻易获得人们的需求和喜爱。辽宁省少数民族以满族为主,满族人也有着本民族喜爱的岁时文化,如“小年”、“春节”、“正月十五灯节”、“二月二”、“端午节”等与汉族高度重合的节日。节庆的起源寓意、热闹气氛和民俗礼节,给了满族非遗手工艺施展的舞台。辽宁省已列入省级和国家级名录中的代表性满族食品有满族酿酒工艺、萨其玛、豆糕、酸汤子等,这些食品元素可以作为传统工艺开发的素材,食品本身需要的包装也可以采用传统工艺的艺术特色;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工艺品有刺绣、剪纸、荷包等可以直接在功能内容上开发成节庆礼品;此外,还有满族的建筑、家具、器具、服饰制作等,都为传统工艺特色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传统手工艺经过现代产品设计理念革新、采用新材料技术、结合现代人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转化为独具民族特色的现代时尚礼品,伴随着节日欢乐喜庆的气氛自然而然的传播传统文化、推广地域文脉,进而拉动辽宁省非遗文化传统工艺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事业向特色化与品牌化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永哲.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理论观察, 2012, 000(004):58-60.

[2]吴伟华.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J]. 中国历史文物, 2009(05):82-87.

[3]高扬元, 孔德祥. 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3):158-163.

作者简介:曹蕾,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19年青年项目《新型博物馆理念下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9CKG001)。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传统手工艺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