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2020-12-24 07:52边树岭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边树岭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从悠久历史中保留、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精华”,也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群众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向好发展以及公民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下发展群众文化,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的联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传下的群众文化发展意义,最终找到群众文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实现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传承发展

引言: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璀璨闪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众多表现形式,它们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极具内涵,充分的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开始愈发注重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能够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更能帮助群众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华民族内在的优秀精神。因此,想要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把群众文化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视野之中,互相促进,相互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大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数不胜数的群众文化在演变、发展。绚丽多彩的民间优秀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极具内涵的风俗习惯,也体现着东方古国所独有的风格。

在大众的心中,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它既有艺人绝活,又有民俗风情,还有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以及音乐舞蹈。逛庙会、祭祖等风俗,早已成为了一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对于社会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在迈向新的高度,推动群众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国家政府层面应该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的深入发展,以此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牢牢掌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群众文化建设。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助力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群众文化的联系

(一)群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与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重视与实践,即群众文化是“非遗”的基础;也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社会群众长期实践的一部分。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子,它是我国人民通过长年累月的实践劳动所总结出来的季节变化规律,它的作用便是帮助群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正是因为群众对“二十四节气”的广泛运用与认可,才使得“二十四节气”长久的保留、传承,直到现在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群众的心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自觉,“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喻成果实,那么群众文化就是它茁壮成长的土壤,果实永远也离不开土壤的培养,同时,富饶的土壤能够加速果实的成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群众文化的保障

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如此。它的传承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既需要群众文化作为发展基础,又可以推动群众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却差强人意,有的部分甚至到了失传的境地。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结构变化、就业方式改变、社会产业化加剧等等。国家、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不想了解,最终只能任由它衰落,群众文化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大力弘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自觉传承的民族文化氛围。例如国家对于春节的重视,保证这份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以此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扬。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其传承与创新

为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一定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证它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许多原因而逐渐消失。回顾现在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文化,它们能够较好地传承、推广的原因在于广大群众对它们的重视与保护。

综上所述,想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当下时代一直被忽略、不受重视的传统文化,并且建立起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体系;其次,国家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人民的心中,激起群众对于文化传承的热情。例如,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栏目,通过诉说平易近人的诉说历史,将尘封的传统文化传达给群众,引起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此外,还可以办讲座、体验活动等,既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始保留,又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一举两得。

(二)提高國家层面意识,加强群众文化支持力度

我国有众多民间习俗,而它们是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虽然它们是在民间形成,但国家政府有传承、发展它们的义务,并且对于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且深刻的作用。例如,2005年,春节、清明、端午等众多节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之中;2008年,上述节目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加深群众对它们的认识;同样在2008年开始,国家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弘扬开始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家层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支持以及推广,不仅能够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更是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最积极的作用。

(三)以城乡社区为核心,提高群众文化的发散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乡正在逐步进入社区化。人们的生活好了,但是人与人的交流却淡泊了。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文化无法进行有效的传承发展。

倘若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一定要打破家庭局限性,以社区为核心加强民族文化的欻欻传承,开展集体活动,共享家乡美食,丰富居民的群众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群众文化是“非遗”的传承土壤,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在它的优良传承下,更好地实现群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J].戏剧之家,2020(18):210-211.

[2]曹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融合[J].大众文艺,2018(23):3.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群众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