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娅男
摘 要 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的倾诉空间,什么样的倾诉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本研究使用Python编程获得小红书平台上关键词为“暴食症”的3 000条公开发稿数据,并将其整理和聚类为5个维度的数据:“树洞”内容、社会临场感策略、暴食相关度、情感色彩和社会支持。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后研究发现社会临场感策略和暴食相关度均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暴食症患者想要在社交媒体中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则需要更加勇敢发声。
关键词 暴食症;社交媒体;社会临场感;自我披露;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5-0031-03
1 研究背景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患者有个重要的特点,即有极大的羞耻心,不会坦然透露病情。因为互联网对社会线索的隐蔽,在互联网获取和完成心理干预的门槛较低,因此互联网成为了暴食症群体的主要活动的场域[1]。
本研究希望从暴食症入手,探究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会支持的關系,并从社交媒体网站和移动应用“小红书”中获得数据。通过对小红书平台上暴食症群体的发声和其形成的网络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厘清社会临场感在发帖和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什么样的暴食症故事和想法能在网络“树洞”中活动点赞转发关注和评论?是多大程度地诉说才能使网络上的暴食症自我揭露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社会环境,避免被社会污名化,同时又能获得最多的支持和关注?
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
1976年,Short和Williams等学者提出社会临场感理论(Social Presence Theory)[2]。此理论最早是用来研究媒介特性的,进入新世纪后,研究视角慢慢从媒介转移到个体。回顾社会临场感研究40多年的发展可知,有关社会临场感的研究要么侧重于社会关系的维护与再现(Social),要么侧重于个体通过媒介的呈现(Presence),要么侧重于感知者或被感知者(Individual)。Catherine等人在2018对从152项研究中发现的233项单独的研究结果调查了预测社会临场感的三个因素:即身临其境的特质,语境差异和个体心理特征[3]。这三个因素与社会,存在和个体有融会贯通之处。
本研究把“树洞”定义为线上广播式的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在线平台给自我披露提供了一个“广播”平台,使得披露信息可见性和传播性都大大增强。相比过去的面对面交互过程,在线社区和相关环境具有可见性,支持互动通常是公开的,并且有存档[4]。因此“树洞”内容是影响求助者的社会临场感策略,暴食症相关度和支持提供者的社会支持意愿的前因变量。同时注意到暴食相关度,以及发帖的感情色彩也是重要的变量。综上,本文的假设如图1。
3 研究方法
传统的文本数据是由不明身份的个人在受控的体验中产生的,在这些语境中,主题、受众和激励机制可以被操纵或事先固定。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允许了对个体在相对不受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话语研究。因此本研究才用大数据的信息掘取方式,用Python最终获得小红书含“暴食症”关键词的数据共3 000条,数据获取时间截止为2020年5月10日。
3.1 前因变量:“树洞”内容
研究经过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检验后,整合并调整原有指标,最终形成四个“树洞”内容分类指标:日常、情绪、经验和故事。人工编码后本文将分类数据按照深刻程度进行赋值:内容-1,情绪-2,经验-3,故事-4。
3.2 结果变量:社会支持
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交平台的“树洞”本质是为了寻求社会支持的自救,因此以社会支持作为结果变量。本文认为人际关系关系网的结构与大小是影响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选择数据中的7个变量作为结果变量进行测量:用户被收藏数、用户获赞数、用户粉丝数、文章收藏数、文章评论数、文章点赞数和文章转发数。
3.3 中介变量:暴食相关度和社会临场感
小红书的页面信息会直接影响人们戳进来细看“树洞”文章的意愿,因此暴食相关度此中介变量的测量有三个因子:用户名暴食相关度,自我介绍暴食相关度,标题暴食相关度。
3.4 社会临场感
文献综述发现社会临场感的预测因子主要有三个维度:媒介特质,语境和个体特质。因此本文对社会临场感的测量从这三个维度,共计15个初始测量指标入手测量。
3.5 调节变量:情感色彩
情感色彩会影响患者的社会临场感策略使用,情感色彩也会影响读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意愿。本研究通过Python对文本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并按消极1-3,中性0,积极1-3对数据库中每条发帖的文本进行打分。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文首先通过频数分析剔除了性别指标。接下来根据描述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了缩尾,对数处理和基本正态分布检验等。本文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后结果显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并在此基础上对变量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多重中介效应检验和带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社会临场感策略和暴食相关度均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但是情感色彩的调节效应并不成立。
图2 分析结果
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社会临场感在小红书发帖内容和线上社会支持中起到中介作用。根据此研究结果,如果暴食用户想要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树洞”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从社会临场感的三个维度来思考自己“树洞”的内容应该如何叙述:媒介上,尽量使用视频,如果是图文,并且增加图片和文字的数量;语境上,即具体的发帖内容安排上,需要尽量提到自己的社会关系,如心理医生,家人朋友,并且勇敢展现自己的外貌与身体特征,虽然很多暴食症患者来说难以迈出这一步;个体上,尽量完善自己的用户页面,位置性别等关键信息,个人简介中可以提到暴食相关词汇,同时要经常往“树洞”里发声,从而提升平台用户级别,也会增加相最后得到的社会支持。
4.2 讨论
本文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发现了社会临场感对沟通结果的积极作用[5]。前人发现社会临场感与信任享受和网上购物网站的感知呈正相关,导致了更大的购买意向[6];直播中的吃播的社会临场感增加粉丝黏性;在线学习和网上课程提高身份线索增加参与度等[7]。本文则第一次将社会临场感用于精神健康的传播领域,并发现社会临场感的提高对于提高暴食症的支持有显著相关。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大数据编程和数据挖掘,使得暴食症数据是在相对不受研究设计影响的环境中获取,因此相比之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普世性。在研究的意义上,本文对于暴食群体策略性地构建自己的“树洞”有指导意义,提高社交媒体上的社会临场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网上传播策略,使得“孤岛”里的暴食症患者通过社交媒体走出四处无援的困境。社会临场感的中介作用说明勇敢地在互联网上提高自己的可视程度,有利于暴食症患者得到更多支持。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关注被侵害群体的倾诉“树洞”、抑郁症的“树洞”和职场压迫的“树洞”等,这种研究和讨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等群体都有所裨益。
但在线支持性沟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各种个体、关系和情境的影响,社会临场感的概念不足以捕捉到在线交流的全部动态[3]。还应该特别注意互动者的沟通偏好和目标,以及个人身份线索以外的其他因素,如发布内容的可信度等。
參考文献
[1]AARDOOM J J,DINGEMANS A E,VAN FURTH E F. E-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eating disorders: emerging findings,issues,and opportunities [J].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2016,18(4):42.
[2]SHORT J,WILLIAMS E,CHRISTIE B.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M].John Wiley & Sons,1976.
[3]OH C S,BAILENSON J N,WELCH G F.A systematic review of social presence:Definition,antecedents,and implications[J].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2018,5(114).
[4]TREEM J W,LEONARDI P M. Social media use in organizations:Exploring the affordances of visibility,editability,persistence,and association[J].Annal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2013,36(1):143-89.
[5]FENG B,LI S,LI N.Is a profile worth a thousand words?How online support-seekers profile features may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received support messages[J].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6,43(2):253-76.
[6]童清艳,迟金宝.微信实时传播的社会临场感影响因子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微信使用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8.
[7]胡勇.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社会临场感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