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顺时养生

2020-12-24 22:43王逊胡岸
癌症康复 2020年3期
关键词:润燥霜降滋阴

□王逊 胡岸

十月是秋季很重要的一个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由于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十月包含有“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是霜降节气的命名由来。“霜降”的意思是天气渐冷,开始出现白露,节气特点以北方较为明显。

随着金秋十月的到来,天气渐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十月的养生之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滋阴润燥

秋对应的脏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虚者补之

秋季气候凉爽,正是进补的好季节。中医讲“虚者补之”,故素体不是虚候者,无需进食补品。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秋季进补,可以采用食补和药补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养阴。秋季也是人胃口大开的季节,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结合合适的药补。有利于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例如鱼、动物瘦肉、禽蛋、山药、莲子、胡桃、红枣、栗子、藕、百合、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都是适合秋天进食的食物。

作者建议:进补前宜先调理脾胃。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常温彩色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见表6。路面的外观、接缝、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等验收标准与现行有关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一致。

注意“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渐凉,这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

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作者建议:“秋冻”应看“天时”。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如果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增衣保暖,否则,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还会“不请自来”。

年老体衰者、婴幼儿和体质虚弱的老病号,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群不适合“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

适量锻炼

秋季气候宜人,正是健身黄金时期。对初练者来说,机体很容易适应,也易自此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从增强体质的角度来看,此时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作者建议: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否则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运动也应顺应循序渐进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保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季早晚寒凉,变冷的空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因此,心脑血管患者秋季不宜晨练。老年人和心脑血管患者锻炼最好在晚餐之后,如果是上午活动,也尽量晚一些,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精神调理

精神调养在此时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特别是北方,万木凋零草枯叶无,易使人产生悲观之情,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时,更使抑郁多发。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十月食疗

1.山药百合大枣粥

配方: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2.生地粥

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3.清补瘦肉汤

配方:瘦肉250克,生熟薏米各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淮生10克,玉竹5克,芡实5克。

做法: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此汤清甜滋补,有祛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

猜你喜欢
润燥霜降滋阴
霜降
农事 霜降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深秋寒霜降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润燥止痒胶囊在湿疹中辅助治疗效果分析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