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丰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朱楼镇朱楼村,成立于2015年5月。合作社充分整合农机等资源,创新实施农机托管服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宿州市龙头企业等。理事长尉晓荣获“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十佳新农人”等荣誉。2019年,合作社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被认定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
尉晓,砀山县人,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客运等行业。2009年,带着对现代农业的向往,尉晓返乡与另一位青年共同创业,流转350亩土地种植小麦、土豆,由于无经验、缺技术,收获的土豆个头小、品相差,几乎血本无归。第2年,他们又流转土地100余亩,全部改种好管理的红薯,获得了丰收,但销路难寻,只好深加工成粉条,粉条的行情也不好,亏损了近20万元。
连续的失败,促使尉晓与伙伴进行反思。尉晓发现:一方面,农村流转土地投资大、风险高;另一方面,留守种地的农户缺劳力、缺技术,亟需社会化服务。最后,他们形成一个共识:必须把重点转移到为农户服务上来。2015年,尉晓组织5户农机手,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经过4年多发展,合作社拥有成员200余户,拖拉机40多台,收割机18台,灌溉机械14套,植保飞机80多架,烘干机6组,配套农具230多台(套),农机资产达1200余万元。
1.整合资源,提升作业能力。合作社成立时仅有3台拖拉机,如何吸引更多的机手、更多的机械加入合作社,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刚开始,成员们利用个人关系,拉拢了8个农机户加入。合作社为农机户联系业务、送油送饭,所得收入全归其所有,只有一个要求——把农机活儿干好。随着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农户越来越信任合作社,合作社业务越来越多,农机手越来越愿意跟着合作社干。
2015年秋季,砀山县实施农机深松作业项目,规定承接主体为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抓住契机,新吸纳11名农机手,购置4台大型拖拉机和26台深松机,成为当年全县参加深松作业拖拉机最多的农机合作社,完成了2.2万亩土地深松任务,增加了机手收入,合作社也有了第一笔较大的收入。2017年9月,合作社又建成日烘干粮食90吨的烘干设施,在当年秋收连阴雨天气为玉米收后烘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创新模式,实现合作共赢。为实现“外出务工的能安心挣钱,在家的放心种好地”,2017年合作社创建了“田保姆”农机托管服务模式,其核心思路为在保证农户收益的情况下低成本种地,在低利润情况下通过规模化实现收益。同年,该模式获得了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胜奖。
“田保姆”模式包括全托服务、半托服务和定制服务。全托服务就是农户全年支付900元/亩托管费,合作社保证托管土地夏、秋两季(小麦和玉米)各1000斤/亩以上收成,生产资料和生产费用均由合作社承担,同时合作社购买农业保险,如遇较重自然灾害,减半收取托管费并申请理赔,最大程度减少农户损失。半托服务就是合作社仅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单季托管费120元/亩,遇较重自然灾害时减半收取。定制服务就是按农户特定要求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田保姆”托管服务消除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担忧,满足了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据统计,合作社托管土地亩产平均增加10%,实现了双方共赢。
3.拓展领域,推进全程服务。2017年,合作社建成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集技术推广应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保养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于一体。几年来,合作社多次承办小麦和玉米飞防现场会,承担2017年、2018年砀山县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引进了大型自走式节水喷灌设备和远程喷灌设备等新机具,推广应用了土壤深耕翻等新技术。
合作社建成办公室、培训室、展厅等900多平方米,机库棚6300多平方米,维修车间300平方米。培训室配备较为全面的培训器材,每年都邀请相关领导、专家讲授农业政策、农机化知识、农机安全教育等,2017年以来共组织学习13次、技术培训5次。同时,合作社利用微信向广大农户和农机手提供信息服务。如今,合作社是砀山县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
4.集中优势,突出植保服务。2015年,合作社在县内第一个引进植保无人机,购买了2台无人机,当年创造了近20万元利润;2017年购买6台无人机,成立无人机植保作业队,服务面积达20多万亩;2018年购买24台无人机、8台跨区飞防专用运输服务车,成立8个服务队,开展无人机跨区飞防作业,净利润30多万元;2019年购买50台无人机,6月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签订100多万亩飞防订单。如今,合作社无人机达80多台,操控手百余人,飞防作业成为合作社重要的利润来源。
5.规范管理,打造服务品牌。合作社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清晰管理层级,每周至少召开1次会议。为打造精品合作社,合作社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合同,无论是1亩作业还是上万亩作业,都把信用放在第一位。在玉米收获时节,优先收购农户家玉米,把保障群众利益放在前面。广大农户对合作社服务满意度高,尤其是无人机飞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6.助力脱贫,帮助增收致富。2017年3月,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目前有党员20多人。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合作社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对本村贫困户实行免费耕、种、管、收等作业服务,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2015年以来,合作社免费帮助贫困户耕、种、管、收、加工面积达5000多亩。
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强联合,把“田保姆”农机托管服务模式向周边乡镇辐射,力争2020年底托管土地面积达4万—5万亩。同时,成立“粮食银行”,初步设想是:合作社托管土地产出的粮食,农户可以放在“粮食银行”,不收取存放费用,农户随时可以取粮,也可以取钱(以前一日粮价为准计算)。这样的话,不仅解除了农户对不良天气收获粮食的担心,也解决了粮食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痛点——粮食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