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探索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路

2020-12-24 17:13陆宁宇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镇创客文创

■陆宁宇

桃花映红朝霞,洒向清朗的乾坤;船儿划过水面,留下久违的橹声……

新场古镇,千年历史积淀的沃土上,“创新”的种子正生根发芽,根据党中央、上海市委、浦东新区区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新场镇正探索实施“科创+文创+乡创”发展路径,以“科创”促进产业能级提升,以“文创+乡创”激发古镇与乡村的创新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能人贤人加盟,成为推动千年古镇发展的生力军,待“创新”的种子百花齐放,开遍古镇和乡村之时,新场将成为都市人向往的地方,成为年轻人追梦的乐园。

新场——一座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文化名镇

因盐而生,因水成邑。新场,是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

新场得名源于下沙盐场之南迁形成新的盐场,是当时盐民用海水晒盐的场所。元代初年,新场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成为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中国第一部海盐生产专著《熬波图咏》诞生于此,是中国盐业史上全面记述海盐制作过程的杰作,被《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收录。历史上的新场也有着“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

作为全市重点保护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镇域面积约54平方公里,其中古镇保护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面积0.48平方公里),是上海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场古镇现存有15万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筑、1500米长的老街、1200米长的明清石驳岸、69座古仪门、4条“井字形”河道、17座马鞍水桥,81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建筑,还保存有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盐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桃文化、原住民文化六大特有文化要素聚集于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作为江南水乡版图上一颗独特的明珠,绵延文化滋养下的新场,还在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各类认证加身。2017年8月,新场镇荣获“全国特色小镇”称号,成为上海9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浦东唯一获此殊荣的镇。

新场——以“文化+”的方式探索特色小镇之路

不断发展中的古镇,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挑战。特色小镇之“特”,是首要的第一题。近年来,随着众多特色小镇项目扎堆落地,缺策划、缺产业、缺创新等弊端也逐渐暴露,同质化问题成为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

为摆脱这一误区,在汲取成功的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的同时,新场镇围绕古镇保护开发核心,以“古镇+文创+乡旅”为发展重点,探索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打造以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和高端制造为主导功能,具备郊野公园特色的文创小镇。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新场镇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全力推进“文创小镇”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古镇发展还存在核心区域狭窄、空间资源捉襟见肘的不足,大规模产业导入有瓶颈和风险等问题,新场结合古镇保护开发以及镇域发展空间,确立了“一核二带三圈层”的发展布局:一核,即以古镇区域为核心。二带,即大治河生态走廊带、沿东横港文化创新走廊带。大治河生态走廊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治河生态片林和古镇外溢效应,打造大治河休闲水岸和大型郊野公园;沿东横港文化创新走廊,重点聚焦轨交新城(1.47平方公里)、中部地块(0.92平方公里)及古镇风貌区(1.48平方公里)三个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实现互补融合。三圈层,即历史文化圈、产城融合圈和郊野生态圈。

新场镇在2017年成功获评“全国特色小镇”后,2019年又迎来了重大机遇——代表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共11个古镇以“江南水乡古镇”的项目名称,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该项目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望让古镇的历史资源能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获取更多的关注与投资。

——“文创小镇”定位,让古镇更文艺、更有趣、更惬意

“文创小镇”启动建设伊始,新场镇党委、政府开展了《推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及《特色小镇背景下的古镇文创产业发展定位》两项重点调研,为建设特色小镇探路。两项大调研将居民、商户、艺术家、创业者、企业主、社团负责人等各类群体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走访、咨询、学习、座谈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随后,新场镇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特色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随着新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创新探索,不同形式的文创空间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各具“标识度”的古镇文创空间。新场镇与区属国有公司浦开集团全面开展合作,重点聚焦3.87平方公里的整体开发;在1.48平方公里的新场古镇风貌区,将加强空间资源控制,加快业态和产业引导,着眼于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修旧如故,以存其真,打造古镇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古镇北地块将引进“科技+文创”的理念,布局文创交流交易中心等文化地标性建筑;而轨交新城则侧重于打造水岸青年文创街区。

位于古镇海泉街46号的“缶+”文创体验空间,于2018年4月亮相,是新场古镇开发新业态的首个载体。这里集中展示、销售艺术家和专业文创团队设计的各类“古镇元素”文创产品,此外,在别具一格的文创体验空间里,游客们还可以品尝新场新八样美食、免费借阅书籍,深入了解古镇文化历史。

一年后,位于新场镇东后老街203弄的“闻山集”开门迎客,成为又一个吸引年轻人集聚的文化艺术空间。文创团队在老宅原有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风格设计,艺术展厅+手作坊的形式,成为古镇新的网红打卡点。

此外,位于新场大街311弄的311艺术家工坊,由小弄堂里的旧式院落经过保护性修缮改造而来,吸引了“纸普公坊”及“入版社”两个艺术家工坊入驻,成为一个集展示、培训、体验、交流、交友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二是因人制宜开展各具“体验度”的文化活动。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载体,新场古镇文化体验季已连续举办四届。2019年,文化体验季上推出了首届新场国际手作节,三天内设置了18场手作体验课,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手作爱好者、市民游客参与其中。而作为另一重磅活动之一的新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聚焦新场古镇的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三个多月时间吸引了14所院校近300名专业设计师和大学生的参与,收获了一大批融合古镇特色文化元素的设计和作品,为新场古镇发展提供更多新鲜的创意资源。

此外,由上海新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主办的“新场新八样”评选活动,从2018年起每年评选一次,已经成为“文创新场”的一个文化品牌标签。昂刺鱼菜饭卷、老味道塌饼、金莲粽、海盐冰淇淋慕斯、水蜜桃慕斯蛋糕、定制版RIO白桃微醺等古镇特色点心,融合文化新元素走红“舌尖”,为本土特色休闲之旅增添了更多的色、香、味。

在挖掘老宅资源、开拓文创空间载体的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层出不穷,使空间更文艺、活动更有趣、生活更惬意。

——“乡创”+“文创”,让乡村更美丽、更生动、更有活力

作为每年上海桃花节的举办地之一,新场镇农业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80%的面积是农村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有2个村(果园村、新南村)是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村(新南村)正在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发展,新场不断探索着美丽庭院与乡村旅游、有机农业和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一是在全市首创乡村创客中心。古镇南首的新南村乡创中心,2019年1月全新对外。这个利用村集体闲置用房改造的空间,由新南村村委会、镇文化公司共同建成,是全市首创的乡村创客平台。乡创中心采取“返乡青年+创客”的模式,由返乡青年自己管理,成为返乡青年和有志乡村的年轻人集中办公、活动交流的场所。目前有紫坤文化、胥晁贸易等5家创客团队入驻,服务于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等方面。古镇北端的祝桥村乡创中心,同年6月份对外开放,和村域内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大学生文创孵化基地。该中心采用“彩豆画创始人导师+文创创客+属地高校”的运营模式,将新场本土原创文化——彩豆画、村里的竹文化融入其中,开设彩豆画工坊和竹制乡创产品展示体验空间,带动村民和大学生一起参与,传承乡土文化。

二是在浦东首创镇级创客服务中心。结合古镇和乡村文旅发展的新需求,在区文体旅游局、区人社局等部门指导下,于2018年8月成立了浦东新区镇级层面首个以文创为特色的创客服务中心,为落户新场的文化创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创客中心又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里,为乡村创客当好“店小二”。线下,主要在古镇家门口服务站、新南乡创中心提供全天候服务,从创业指导、孵化扶持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服务;线上,利用“文创新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服务措施,并24小时接受创客线上咨询。2019年以来,新场镇创客中心成功引进了近20家文创、乡创团队,为古镇和乡村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多渠道培育乡创团队。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吸引一批外出就业创业的本地年轻人回归。新南村发起了“美丽老家,我们一起回乡”计划,近几年返乡青年有40余人,其中,有在村委会工作的90后社工,有在合作社上班的80后职业农民,还有做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IT男等。正是这批年轻人,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活力。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着重吸引以社会价值为优先目标、有“有耐心”的资本到村里,并通过社会创业者“赋能”村民。如上市公司老总辞职到新南村办起了南德农业合作社,引进国内外领先技术,带动周边50户农户进行有机农业种植,吸纳30多个当地农民到合作社上班拿工资。

——“文创”“乡创”有机融合,让发展更清晰、更全面、更有生命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有了空间,如何做实“文创”和“乡创”有机融合的内容,为此,新场镇积极把古镇非遗、文旅资源植入乡村,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开展“非遗+居家就业”项目。在浦东新区妇联支持下,打造浦东非遗“土布乡创基地”。整合女设计师资源,通过“设计师+工坊”的形式,对土布的生产、设计、制作等各环节改良创新,带动村里的下岗服装女工重拾技艺,实现居家就业。通过举办“妇女+非遗”系列培训活动,提高技能。在2019新场古镇文化体验季上,新南村的非遗文化特色——浦东土布纺织技艺经过文创元素点缀,重焕生命力。入驻乡创中心的年轻创客们运用全新的设计观念与审美语言,帮助村民改进产品,为非遗注入时尚元素。目前已研发出5大类、58种土布乡创产品,2019年,土布文创产品的销售额10万余元,带动26名村民参与,参加各类土布手作培训的近4000人次。

二是试点艺术家工坊建设。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和专业乡村设计师,利用原有村里闲置房屋,发展个性化、功能性的“艺术家工作坊+民宿”。这样既可以帮助这部分人群实现“工位+床位”的理想生活,又可以解决民宿周一至周五客源不足的难题。目前,在新南村建成的“喜壤小院”,就是由中华艺术宫《清明上河图》主创人员、艺术家王峰创办。他租借村民闲置的宅基地房,改建后作为艺术工坊,并发动“朋友圈”一起发展乡村艺术、民宿经济,夏季帮助村民销售2万斤桃子,入冬又卖起了“矮脚青”青菜,带动村民增收。

三是开展乡村文旅体验。新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是上海市文旅局评选的“2019上海十佳乡村旅游优选地”之一,也是浦东首批推出的全域旅游线路“乡村人文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200余万名游客。结合一年一度的上海桃花节,与线上运营团队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开展亲子、美食等乡村体验活动,并带动优质农产品销售,推进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新场还印制了《古镇和乡村文旅手绘地图》,正在形成若干条与古镇联动的乡村文旅线路。

新场——一个未来可期的特色小镇

“昔日我曾如此苍老,如今才是风华正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新场镇将紧紧抓住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做强“文创+乡创”品牌,增强古镇和乡村的联动。

下阶段,新场将通过加强“文创+乡创”的政策设计、孵化服务,进一步探索乡创新发展。在前期试点艺术家工坊的基础上,计划利用两、三年时间在新南村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家群落。让更多的艺术家集聚乡村,参与古镇保护开发和乡村人文之旅建设。同时,结合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更好地发挥艺术家等新乡贤在农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作用。此外,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功能,以古镇品牌吸引游客,用文创产业留住人才,通过乡村旅游来延伸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并结合各类重要节庆活动,实现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培育文旅新业态。

新场,因文创而嬗变。越来越好的生活和营商环境,使新场成为大家心中宜居宜业的“更新之场”。对新场而言,有了投身文创+乡创的年轻人,就有了朝气蓬勃的未来。新场的古老画卷,正在年轻一代新场人的手中着墨上色,绘就新篇章。

猜你喜欢
古镇创客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小创客”有法宝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