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2020-12-24 14:15吴贵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吴贵春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文化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1]。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就必须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1 以文化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题

高校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古人云:“篷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文化建设应以先进文化来化人,从而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文化人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异常激烈,高校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这场斗争的焦点是争夺青年、争夺人才。高校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文化人,确保高校成为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2]。为此,高校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绝不允许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和蔓延;要切实落实以文化人的责任,把以文化人工作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课程,做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使以文化人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高校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近百年的奋斗过程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当前,面对社会思潮的日益复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而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不仅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且还要探索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蕴涵正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应有之义”[3]。因此,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首先,发挥文化力量,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强调政治性,但政治性的发挥需要人文性的支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的特殊性中充分展现文化的一般性。其次,发挥文化力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文化正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得以形成和传承,因此,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优势,是人的思想引领、精神塑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再次,发挥文化力量,有利于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情怀。文化是人创造的,而人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又改造了自身,深化了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运用文化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教育对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进而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怀。

坚持以文化人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对象新特点的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追求个性化、自主性、存在感更为迫切,对自身需求和价值实现更为关注。文化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创新性等特点,运用文化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教育对象新特点、新变化的客观需要。从文化的生动性来说,文化往往以一定的形象性表现出来,如电影、电视、戏曲等,这种集声音、色彩、影像于一体的表现形式,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文化作品之中,既满足了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契合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文化的丰富性来说,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凝聚着中华儿女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用这些先进文化来教育学生,必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从文化的创新性来说,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才能使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的创新性正好与青年学生的求变求新的特点相吻合,我们可以引导青年学生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中,提高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与自身发展同步。

2 以文化人的原则

以文化人不是盲目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以文化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性。从文化的内容来说,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能够促进人们的精神完善,而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坚持以文化人,就是要用先进文化来化人。只有坚持以先进文化来化人,才是真正坚持科学性原则。这就要求高校文化建设,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人、感化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以文化人之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文化人之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文化人之灵魂。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各有侧重,才能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科学发展。从教育方法来说,科学的方法能够取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以文化人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育之中。文化的教育实际上是价值观的教育,而价值观的形成不能仅依靠外部的灌输,而要强调内省,强调实践体验。只有遵循价值观教育规律,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体现时代性。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以文化人要与时代相合拍,体现时代特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关注的焦点。在文化内容设计上,要善于挖掘时代内涵。如今天我们所讲的理想,不仅仅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更要强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再如今天我们讲友善,不仅仅强调建立相互关心、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更应该强调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的人间大爱。因此,只有从时代的高度把握文化的内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彰显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教育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具有快捷性、适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将以文化人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先进文化融入以网络为载体的“第三课堂”,做到“人在哪里,以文化人的教育就延伸到哪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遵循规律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以文化人要取得积极的效果,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一要遵循人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变化的规律。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遵循,需要我们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最后达成久久为功的目的。二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期,这一时期遇到的问题也最多,如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人际的交往等,需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和解答。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呼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说高校文化建设抓到了关键点,落到了实处。三要遵循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呈现出信息发布无处不在,信息传播无处不在,信息接收无处不在的特点,这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只有尊重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使以文化人教育符合新媒体的要求,从而打开新的局面。

务求实效性。以文化人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务求实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一要创新工作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势和走向,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成就未来。二要抓住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知与行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知”的层面,更应重视“行”的层面,将知与行统一起来。习近平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4]。三要建立长效机制。以文化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制度加以保证。如果只是一阵风,就会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以文化人的各项制度,使以文化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并一以贯之地予以遵循。

3 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为此,应着力推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

推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价值追求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5]。当前,一些高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着重于学校更名,着重于上学位点,着重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缺乏理性思考,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不高。学校更名,上学位点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缺少精神追求的人,走不了长远;缺少精神追求的学校,同样也走不了长远。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要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良好的校风起到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校风建设要与以文化人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校风建设要体现以文化人的要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植入到校训、校歌、校徽之中,植入到教风、学风、班风之中。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就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激励着清华师生追求向善、增进美德。二要重视校史建设。校史是学校师生奋斗的见证,是学校办学精神的积淀,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真实性的特点,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如南开大学,1937年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校舍损失三分之二,但南开师生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淫威所吓倒,仍然坚持办学,与侵略者展开了顽强斗争,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南开学子不断前行。三要营造舆论氛围。学校要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积极宣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见贤思齐成为师生的不懈追求,使正能量充满学校的每个角落。

推动大学网络文化建设。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渗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6]。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以文化人工作,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网络文化建设,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各种信息充斥其间,各种文化相互交织,这势必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二要构建校园网络新阵地。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使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要有针对性地开辟一些栏目,如师生风采、人文讲坛等,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加强网络监管。要从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对于不当言论要敢于驳斥,对于错误信息要及时删除,对于大家关注的问题要敢于回应,使网络的运行始终在法制的轨道之上,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推动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大学制度是大学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规则,是规范大学组织行为,推动大学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4]。因此,加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人的根本要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适时制定和修改学校的各项制度,使学校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有章可循。二要注重制度的价值引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制度设计中,使制度体现价值观的温度,从而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觉践行力。三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力。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不能在执行的过程中讲人情、打折扣。只有按制度办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才能发挥制度的真正作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