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胃癌的价值

2020-12-24 13:26:40李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9期
关键词:活体胃镜标本

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而随着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如今的胃癌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时并未注意到疾病的出现,而当疾病进展至晚期时,预后效果通常较差。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关键性意义。早期的诊断能实现患者的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就胃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胃镜下活体组织的检查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一种病灶部位为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我国的恶性肿瘤疾病中,胃癌的发病率占居第二位,大多患者年龄都超过了50岁。且据相关研究发现,男性的胃癌发病风险是女性的2倍之高,且随着如今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胃癌的发病率还有朝着年轻化趋势的发展。目前导致胃癌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临床推测可能是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胃黏膜病变,导致了恶性肿瘤的出现。在早期时,胃癌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因而不易被人们发现,待到进展期时,患者会出现消瘦、食欲不振、黑便、呕血等症状,在病情进展至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腹胀、贫血、腹部隆起等症状变化。有相关数据显示,早期胃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5年的存活率可达到90%以上,而检查为晚期的患者通常存活率低于30%。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效果通常较好,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2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从患者的病变区域切取病理组织进行的一种病理检查,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疾病诊断方式。在活体组织检查中,通常都是采用的刮取、手术切取以及钳取等方式,以获取患者的部分病理组织,在获取组织后,将标本制成薄切片,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最终得出病理诊断,为临床的诊疗及医护的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参考。在胃镜下的活体组织检查中,主要是通过手术将患者的胃部病变部位进行标本的采集,对于胃粘膜平坦的患者,组织标本则从其四周以及中央区域进行采集。对于存在胃粘膜溃疡的患者,则在病灶四周采集组织标本。若患者存在胃粘膜隆起的情况,组织标本的采集部位则选取其基底及顶部位置。若在胃镜下观察到患者的病灶直径<1 cm,则进行全部取材检查。在手术区域中,通常需要切取4~5块组织用以活体组织检查,以便诊断准确率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切取4~5块组织是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度,能对患者的病灶范围、部位、病理变化性质等作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帮助临床医师确定患者的具体诊疗方案。胃镜活检主要是在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从患者的胃部病变区域切取部分组织,能有效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3 结语

虽然临床上诊断胃癌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胃液检查、检查免疫学状况、CT检查等,但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胃癌的预后效果与早期的有效诊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若早期未能有效诊断出来,造成患者的病情被耽误,病情进展严重则会造成患者的预后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主要是在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从胃部病变区域切取一些病理组织,用于活检。通过这种治疗方式能有效筛查患者是否患有胃癌,明确患者的病灶部位、病情进展程度、病变性质等信息,且该种检验方式下,检验操作简便,临床诊断准确率也较高。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验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体胃镜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6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26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