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科技创新局
珠海国家高新区
1992年,珠海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百万重奖科技工作者,轰动全国。当第一届获奖者们领下百万大奖时,陈利浩就坐在台下观礼,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也会站在领奖台上。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陈利浩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科技重奖沉甸甸的奖励,又进一步激发了他扎根珠海创业的决心。
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珠海国家高新区正式成立。两年后,陈利浩如愿以偿,成为珠海第三届“科技重奖”特等奖的首席获奖者。1998年,他成立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扎根珠海高新区的远光软件早已是市值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在珠海高新区,像远光软件这样的挂牌上市企业就有3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珠海高新区党委书记苏虎表示,作为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珠海高新区将继续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落实深珠合作示范区,立足主导产业加强与深圳重点企业深度合作,联手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立足“十四五”,将积极推动高新区“一区多园”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1500家,力争跻身全国一流创新高新区。
1980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珠海经济特区应运而生。40年来,珠海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伴随着特区成长起来的珠海高新区,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珠海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
苏虎表示,“我们将奋力打造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为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增添强劲动力;我们将奋力担当‘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肩负起做实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苏虎介绍,珠海高新区从1992年初创时期仅三灶管理区9.8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了包括唐家湾主园区、南屏工业园、三灶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富山工业园、航空产业园、横琴高新技术和科技研发园区在内的“一区多园”发展架构,区域面积增加到359.76平方公里。2000年创建第一个由地方与科技部共建的“科技创新海岸”;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珠海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上升至第22位,创历史新高。
从建区时年营业收入仅3.57亿元,到2019年总营收突破3000亿元大关;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首次突破100亿元,2017年突破200亿元。苏虎表示,立足“十四五”,将积极推动高新区“一区多园”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1500家,力争跻身全国一流创新高新区;其中唐家湾主园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0亿元,投入1000亿元建设资金,人口规模达60万人。
7月27日,《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正式印发,标志着珠海高新区主导产业开启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当地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根据《规划》,高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在珠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IC设计产业一直都是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2006年,高新区重点聚焦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培育了炬芯、全志等一批优秀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深耕,高新区已逐步形成了“应用引导、设计牵头、兼顾材料、制造和封装逐步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格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位列全省第二,全国排名第八,已形成一定的聚集效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伴随着珠海高新区的“三级跳”,区内新兴产业也从零散发展向集聚集群加速转变。除了集成电路兴“芯”产业群,2004年8月,珠海高新区软件园获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为广东第三家获批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17年12月,高新区智能配电网装备产业集群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唐家湾主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集聚了以健帆、宝莱特、优时比、亿胜等为代表的90多家高质量发展企业,近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与此同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唐家湾主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首次超过100家,达114家,2019年高企总数达531家。国家级大科技装置“天琴计划”,省海洋实验室、清华(珠海)创新中心和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相继落户。
“天琴计划”进入太空试验阶段,成功发射国家正式立项的第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试验卫星;欧比特宇航科技自主建设和运营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升空;云洲智能建成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省海洋实验室128项国家级、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深入开展。近年来,一个又一个万众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一批批科研项目在这里奋力抢占新高点。
珠海高新区主园区所在地唐家湾镇,是出入珠海的主要门户,被誉为“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岭南百年文化古镇”。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工人运动先驱及领袖苏兆征,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首任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著名版画家古元,中国第一位留英医学博士黄宽等名人均出自唐家湾。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又加速“回流”至珠海高新区。2000年3月,回国创业的颜军投资100万元港币在此创办了欧比特。初期的欧比特,曾梦想成为“中国的微软”,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做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效果却并不理想。随后,欧比特全面转型开始了嵌入式SOC芯片的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国内第一块基于SPARC V8处理器架构的嵌入式S698芯片在欧比特诞生,填补了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芯片方面的空白。2017年6月15日,欧比特运营的“珠海一号”两颗首发卫星搭载CZ-4B/Y3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家独立运营卫星星座的民营企业。欧比特是珠海高新区乃至珠海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也见证着珠海高新区一路走来的发展步伐。
香港科技大学理工科博士张云飞,读博期间就创办了云洲智能,专注于无人船艇领域研发,是中国无人船艇行业的开创者。2010年,张云飞携带他的创业团队落户珠海高新区,如今全球无人船艇1/4专利都来自这家公司。珠海高新区相继成为颜军、张云飞等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业福地。
往日的历史名镇如今已成为现代化的科教新城。1999年9月,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协议,开启了名牌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先河。此后,北师大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北理工珠海学院相继在这里落户。
如今,珠海高新区正在紧紧围绕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对接深圳,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的新定位新要求,在融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建设方面要有新作为。
具体而言,珠海高新区将积极建设深珠合作新平台,加快推动落实“两化三型”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包括建立健全深圳招商项目库,立足主导产业加强与深圳重点企业深度合作,联手深圳打造产业生态圈。丰富港澳科技合作新内涵方面,目前珠海高新区正推动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尽快选址落地。同时通过系列动作深度融入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包括支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载能力,营造与港澳趋同的营商环境。
珠海高新区将发挥“高校多、高企多”的优势,继续推进“两高”融合。“促使企业和高校联合在企业设置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科研平台,使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最快地转化进入到企业,同时也能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和瓶颈问题,使双方的人才和技术能够无缝对接。”苏虎表示。
苏虎强调,在珠海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珠海高新区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方位新地位新定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将奋力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为澳珠极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将奋力打造珠海科技创新主引擎,坚决落实省委部署,为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增添强劲动力;按照市委“以珠海高新区为重点对接深圳,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发展新轴带”要求,抢占新领域、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