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文物之美谱写生命的礼赞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古典爱情”观后感

2020-12-24 02:12
今日民族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花房古典少数民族

“花房”单元展示哈尼族妇女换装的成年礼

2020 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古典爱情”。展览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策划,通过“诗意”“花房”“物语”“行礼”四个单元共150 余件展品,呈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爱情生活文化。

新颖立意:古典语境的爱与美

与常规的民族文化展览不同,“古典爱情”展览的主题立意别出心裁,叙事主线贯穿传统经典,与少数民族爱情生活进行对话。在展览四个单元中,频频穿插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等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把少数民族爱情生活的解读置于古典语境中。观众在吟诵之间,体会着少数民族社会风貌与先秦社会的微妙联系。“花房”单元放大的清代《百苗图》,用古代男女交友场面烘托少数民族成年礼的展示,叙述主线始终紧扣“古典”语境。古今对照呼应,颇有荡气回肠之感。

“行礼”单元婚服的展示手法汲取傣族“拴线”仪式的灵感

“诗意”单元展示民族爱情节日如音乐歌舞的海洋

“其俗自幼即习歌,皆倚歌自择婚。”中国少数民族具有健康率真、自由热烈的婚恋传统,中华各民族独特的爱情节日据统计有数百之多。展览集中展示了典型的少数民族爱情节日活动,如欢歌如海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情深意长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查白歌节,别开生面的哈萨克族“姑娘追”,酣畅淋漓的云南彝族“阿细跳月”,“馈君饭食、笙鼓相庆”的苗族姊妹节,辅之以彝族大三弦、苗族十五管芦笙、哈萨克族马鞍和琴等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和生产生活器物。在展示爱情信物的单元,撷取各民族情歌片段,强化民族文物纯真热烈的情感表达。如藏族情歌“在人多广众的地方,请不要对我微笑。如果真的相爱,请把靴带解下来”“丢失了千万只羊,只丢失了一部分财产。丢失了莲花戒指,就像丢失了心脏一样”。

娓娓叙事:生命历程的物与象

“以歌为媒、以乐传情”的“诗意”单元,中心展品是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壮族坡芽歌书。配合多媒体触摸屏的互动展项,让观众尝试破译“壮乡天籁”的情爱密码。“花房”单元展示了南方民族独特的成年仪式和恋爱习俗。观众由此可以了解到,在少数民族村寨,年轻人的恋爱并不被当作是私事,而是备受集体和村寨的关怀。很多村寨都建有专门的社交娱乐空间,保障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比如佤族“公房”,苗族“马郎房”,哈尼族“青春房”,侗族爬窗谈爱、行歌坐月等恋爱风俗。茧形装置中心,呈现着云南哈尼族阿卡妇女各年龄阶段的换装过程,标志着女孩到成年婚嫁直至中老年的完整生命历程,很好地阐释了民族服饰的社会角色功能。

进入“传情示爱身心相牵”的“物语”单元,观众的目光会被“无字情书”的故事动画所吸引。通常被静态陈列的树叶信,被制作成“傈僳族无字情书”动画展项,极大地增加了观展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样子。展示的民族文物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寻常物件,却无不蕴含着少数民族爱情生活的巧思与情愫——以花草石木传递爱恋和相思,用五色花纹谱写出无声的情歌。各民族精巧的包、鞋、带、箍、簪、梳、镯、刀等物件,富有柔软性与缠绕性,融入了相结、相予、相配、相信、相守的感情轨迹。瑶族骨梳、侗族花鸟蝴蝶纹样银发簪、黎族槟榔盒、毛南族花竹帽和各民族婚服等民族文物,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如何通过物证而生生不息,也呈现着非遗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同时也对民族文物中深藏的情感智慧进行探讨,如面对“失恋了怎么办”类似问题,展示贵州花溪高坡苗族绣制精美的背牌,讲述“射背牌”仪式如何处理失恋的智慧。品读着充满山野情趣的生活画卷,你会感触颇多——少数民族的爱情生活是如此质朴而又鲜活,是那般浪漫却并不缥缈,诠释着脚踏实地的生活,传递着隽永含蓄的中华各民族爱情芬芳,凝结着自然与历史赋予各民族的民间智慧。

“物语”单元展示少数民族爱情信物

“无字情书”树叶信动画

破译“壮乡天籁”情爱密码的互动展项

精心编织:诗性空间的展与陈

一个优秀的展览,应当具有诗的语言,美的形式。踏入展厅的瞬间,如同走入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邂逅一个深藏山林的美丽春天。“古典爱情”展的空间设计可圈可点——展厅以“圆形”为整体层面的基础设计元素,利用重复、穿插等手法使“圆”这个元素贯穿整个展厅,在不同区域使用形态各异的圆形来诠释少数民族爱情活动的丰富多彩。围绕着“圆”的设计理念,四个单元的“月”“茧”“灯”“冠”意象饱满丰盈,对相应的主题阐释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诗意”单元,营造出“荷塘月夜”的朦胧意境,映照出一片少数民族情歌文化的海洋。“花房”单元空间采用圆形设计,隐喻具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花房”,茧形装置寓意“青春萌动,破茧成蝶”。“物语”单元用“灯”的意象,放置百盏交织错落的花灯,观众恍若置身“街市灯如昼”的上元夜。“行礼”单元是展览的高潮部分——华丽庄严的彝族花冠高悬于天花;美轮美奂的苗族、傣族、彝族、景颇族、革家人的婚服陈列的背景是一根根交错缠绕的线绳,灵感源自傣族婚俗“拴线”仪式,寓意一对新人的灵魂从此紧紧系在一起。穿行在展厅之中,移步换景,富有韵律和节奏,观者犹如体验了一次诗性旅行,完成了一次爱与美的洗礼!

价值回归:民族文物的形与神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爱情文化展·古典爱情”自2018 年推出以来,相继在北京、杭州、南宁等地博物馆展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当然,展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展览的静态展示和说明文字偏多,影像内容较少,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然而瑕不掩瑜,与常见的“民族服饰展”“民族工艺品展”“民族风情展”等综合性主题展相比,该展览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一是叙事主题鲜明。“古典爱情”的主题立意,拉近了民族文物与中华经典的距离,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达到与观众心灵的同频共振。二是用诗意的博物馆语言,揭示了民族文物背后的风俗习惯、审美内涵和社会功能等深层价值。三是数字化手段助力揭示民族文物的“生命密码”。用互动展项来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坡芽歌书”,既吸引观众对于歌书的探究和体验心理,也传播了这一非遗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民族文物来自乡野,源于生活,其属性和功能不同于历史文物。突破单向度的展示局限,多角度进行立体和活态的故事讲述,内容设计和形式表达彰显民族文化事项的天然审美属性,这些都应当成为民族文化主题展览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花房古典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花房》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少数民族的服装
蝴蝶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花房控制系统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