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炯权
2019年10月7日,重阳节。这天上午9时,84岁的易可法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近20名老人,或带着老伴儿或带着子女来到他们的母校——位于长沙市蔡锷北路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70年前从这所学校第50班毕业的他们,如今都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见面时,大家紧握住对方的双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1949年7月,易可法等40余名同学从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第50班毕业。
“那时学校是在大王家巷,我家就住在附近的北二马路。”易可法回忆。他们毕业后,学校才从大王家巷搬到蔡锷北路水风井现在的校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成立于1902年,是毛泽东、任弼时、何叔衡、谢觉哉、李维汉、陶峙岳等名人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当时,易可法他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名叫朱耀一,是毛泽东主事一师附小时的同事。在易可法印象中,当时的一师附小是所很“开放”的学校。
“那时学生没什么负担,开展的活动很多。”易可法回忆。当时的中国,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学校有国民党派驻的督导,但老师仍会教同学们唱《山那边哟好地方》那样的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当牛羊……”
易可法说,《山那边哟好地方》是音乐老师杨庆凡教他们唱的,是一首歌颂共产党的歌,山那边就是指延安。他们毕业一个月后,长沙和平解放。迎接解放军进城时,他们跟着大人们一起扭秧歌。
>>上图∶1949年7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现已更名为一师附二小)校园里,40多位少男少女拍下了这张毕业照。
“我在这个地方,那时我个子矮。”今年83岁的周永龄指着他们当年小学毕业的合影说。这张黑白照片上面,从左到右有一排字“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第五十班毕业摄影”,这一排字的末尾,是两行竖排的标注着摄影时间的字:“廿八年七月”。照片中,周永龄和他的同学们穿着童子军的服装,男老师们有穿衬衫的,有穿传统大褂的。女老师穿的都是旗袍。
他们毕业两个多月后,曾在学校担任过主事(校长)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1955年各自高中毕业后,易可法、周永龄他们这些小学同学后来有一大半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后都很忙,联系相对少了,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为了重温同学情谊,周永龄等居住在长沙市的老同学,发起成立了湖南一师原附小老同学联谊会。
周永龄退休前是湖南日报社记者。因为长期与各行各业打交道,让他在寻访散落各地的老同学方面多了一些渠道。为此,他利用工作闲暇时间,通过前去公安部门查阅户籍资料、走访老同学居住地邻居、询问老同学单位领导和同事等方式,搜集了不少人的联络方式。从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岗位退休后,他继续利用以前的方法找寻同学,经过不懈努力,40名老同学先后重新建立了联系。
为了联系上一名老同学,周永龄等人有时要打上百个电话。
2015年10月,为寻找一位姓熊的同学,负责联络的另一名81岁老同学李正兴走了近20里路。那天,李正兴乘坐公交车到原湖南试剂厂找老同学,没想到公交车早已改线路了,陌生的环境让他犯了迷糊,只好求助派出所。随后,他走了十几条街巷,跑了8栋楼,敲了十几户门,才得知那名姓熊的老同学早已卖房搬家了。
作为同学聚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周永龄掐指一算,从1955年开始至今,他们聚会超过百次。“聚会规模不分大小,外地同学来长沙就小聚。遇上重大节日或特殊节点再大聚。相比规模,我们更在乎频率,常来常往,感情才会增进。”周永龄说。2015年,他们20多名老同学在母校过了一次80岁集体生日。当时93岁的朱耀一老师还应邀来给同学们上了“特殊一课”,告诫大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秘诀是:“壮年要尽力而为,晚年要量力而为”,这样才能更长寿。
除了聚会,平时周永龄他们这些老同学之间还经常打电话相互慰问。过去每年春节,大家都会寄一张新年贺卡或寄一本新年挂历表示祝贺。近年来,老同学们都学会了玩手机微信,共建了微信群。
“有了微信更方便,什么时候、在哪里聚会,在群里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周永龄乐呵呵地说。更重要的是,每次聚会的场景与气氛都可以拍成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群,让大家回味和分享,因故缺席聚会的同学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为了让聚会不显得单调,周永龄每次都会策划一个主题,迎国庆、看母校新貌、游故乡新景……这些主题活动让老同学们对聚会更加向往。
2019年聚会的主题是:“我与新中国70年——回母校欢度重阳。”
“老易,你可来了。”2019年10月7日聚会这天,虽然多年未见,但周永龄一眼就认出了老同学易可法,两人一见面便聊得火热。尽管这次原定20多名老同学因天气变冷等原因只来了15人,但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聚会现场,有原北京大学的教授、原湖南师范大学的副校长,还有冶金设计院的多名高级工程师。
>>下图∶一双双颤巍巍的手,翻看着一张张旧照,学生时代历历在目。以上照片均由作者供图
>>老人们欣喜地翻看一张张老照片,追忆芳华岁月。 作者供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小学毕业70周年。”大家纷纷表示,70年后能够在国庆和重阳双节期间重聚母校,意义非凡。
上午10时,易可法、周永龄等老同学在听了湖南一师附二小学现任校长讲述的学校历史变迁、现在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成绩后,热烈鼓掌。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的欣慰,兴之所至,“金嗓子”易可法带头,同学们不约而同唱起了当年的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唱完校歌大家又唱歌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与国同庆七十年,改天换地苦变甜……喜看同窗身体健,开心日子福寿绵。”聚会中,83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周旦华兴奋地朗诵起自创的诗词。朗诵完毕,他将诗词发微信给在黑龙江大学法学系读大四的外孙,与他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外孙也是在我母校毕业的,祖孙都曾在同一所学校求学,我想将这份特殊的感情传递给后代。”
85岁的周景明在聚会中拿出自己刚获得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她介绍,能拿到这块纪念章,与母校分不开。因为在母校求学受到新思想的影响,1949年9月她应征入伍,在某兵团卫校学习3年后成为一名护士,并经历了多次战争,为国家献力。“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绩,这也让聚会增添了不少话题和共同语言。”
这一天,老人们还一同聆听了毛主席1920年至1922年担任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期间的故事,并走进改造后的湘江风光带、建成通车的湘府路高架桥以及高铁南站等地标,乘坐磁悬浮列车,感受长沙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面貌。周旦华老人兴奋地感慨:“70年,祖国富强了,我们的生活幸福了,我睡在梦中都想笑。”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聚会上,不少老同学都是携老伴儿前来参与。
“带老伴儿一同参与老同学聚会,一是旅途中可以相互照顾,二是扩大视野,进一步增进夫妻感情。”周永龄告诉记者。
84岁的易可法在这次聚会的前一天,就特地带着老伴儿从广州赶来长沙。1983年,他从长沙调往广东工作,此后忙于工作,他参加小学同学聚会的次数并不频繁。直到退休后,他成了同学聚会上的常客,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都要参与其中,每次都不忘带上老伴儿。
“老伴儿年轻时同我一样忙于工作,退休后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便想与她一同经历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样的尝试,对易可法与老伴儿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介绍,老伴儿前些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医生鼓励多外出活动。同学聚会让老伴儿印象深刻,每次聚会后,两人间话题更多,对老伴儿的病情稳定也起到一定效果。
随儿子居住北京的85岁的邓序鸾虽然这次不能前来聚会,但仍给老同学们送上了深深的祝福。邓序鸾老伴儿就是著名歌曲《浏阳河》的词作者徐叔华。结婚62年来,以往每次同学聚会,邓序鸾都会带老伴儿一起参加。通过聚会,老伴儿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夫妻间的乐趣也增添了不少。
“带上老伴儿出席同学聚会,幸福感更强。”邓序鸾说。受自己影响,老伴儿也经常带她参与他的同学聚会,“一来一往,同学圈影响变大,夫妻俩共同的活动也多了不少。”
让邓序鸾记忆深刻的是,2015年10月18日在母校过80岁集体生日时,老伴儿徐叔华作为家属代表,兴奋地带领大家唱起了由他作词的《浏阳河》。那一刻,同学情、夫妻爱伴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进一步升华,幸福的泪水止不住滴落下来,打湿了她的衣襟。
青春不老情更深。
老同学们相约:2020年国庆节期间,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忆同学少年往事,话人生酸甜苦辣,赞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