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PAINTING
家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1-8号展厅
2020年9月20日-11月20日
该展由南京博物院与何香凝美术馆共同策划,以娄东为线索,分6个单元主题:华亭血脉、集古大成、金针微度、麓台精神、麓台正脉、传古与新风。展出包括“四王”“小四王”“后四王”及近代冯超然、朱屺瞻、吴湖帆、张石园、陆俨少、宋文治等艺术家合计68件珍贵作品。从王时敏到宋文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董其昌至“四王”的画学体系绵延300多年的历史图景。
中东铁路:赵刚
北京︱长征空间
2020年10月24日-12月13日
作为一个艺术项目,“中东铁路”由艺术家张慧于2018年提出,2019年由张慧与赵刚二人共同发起,是两人在各自生命和职业生涯的当下阶段,对自己的故乡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美学表达、风土面貌之变迁的回望、调查、思考,以及以绘画为媒介的创作实践。这次展览展出赵刚从“行走”的初始阶段至疫情爆发以来创作的共102件绘画作品。
其命维新
——现代江苏地区绘画特展(下)
南京博物院
2020年9月15日-12月15日
该展聚焦20世纪江苏绘画,精选江苏籍或长期生活、工作于江苏的画家作品,分上、下两辑展示,本次展览为下辑。展览意在较全面地彰显江苏绘画的艺术风貌和重要成就,以期在给观众朋友们带来美感享受的同时,对当今画坛有所助益和启迪。
松山智一:自然可解
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0年11月12日-2021年1月24日
日本艺术家松山智一的成长横跨日、美两国不同的环境,他以一种毫不夸张的方式捕捉了当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状。他把传统的日式色调跟流行的荧光色融合,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编辑过的图片剪切拼凑,在欢快的彩色画面上呈现出多样而矛盾的现代文化。松山的创作元素涵盖大量东西方图片,范围从古典绘画和古董图案到杂志封面及互联网广告。这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他标志性的异形油画和雕塑,呈现出田园牧歌和乌托邦式的画面。
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2020年10月9日-2021年1月18日
这次夏加尔中国首展,由“爱、乡愁、神奇世界与马戏团”“拉·封丹寓言”“诱惑巴黎”“信仰的力量”以及“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5个板块组成,共展出155件作品,涵盖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蚀刻版画等艺术形式。其中28件绘画原作,包含《紫罗兰公鸡》《恋人与花束》《俄罗斯的村庄》等。另有《拉·封丹寓言》《圣经系列》和《巴黎系列》3个系列百余幅版画作品。
影像 VEDIO ART
杨圆圆个展:上海楼
OCAT上海馆
2020年11月7日-12月27日
上海楼曾是20世纪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盛极一时的华人餐馆,主供粤派菜肴。它和上海这个地点并无任何实际关联,只是因为当时“上海”这个词被认为充满了异域色彩。提及“上海”,西方的食客们很容易联想到美丽的东方面孔与风情。展览由4部影像作品和收集的图像与文献展开叙事,围绕杨圆圆最新系列创作《女人世界》展开对20世纪海外粤剧戏台、电影片场与夜总会场景中的华裔女性的记忆重塑。
“水限 __ 陆界: 边境与游戏”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
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
2020年10月28日-2021年2月16日
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的创作包含纪实影片、照片、录像、绘画和行为等,以此形成其富有个人风格的、反映特殊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纪录性”作品。这次展览围绕艺术家对人口迁徙、边境以及近年对世界各地儿童游戏的兴趣与关注。其中,他最新的持续性项目“儿童游戏”(1999年至今)累积了20件自不同地方拍摄的儿童游戏录像纪录作品,一些拍于战事和冲突不断的地区如阿富汗、伊拉克。
杨福东:无限的山峰
上海︱香格纳画廊
2020年11月8日-2021年1月24日
“无限的山峰”,意为在山中眺望远方绵延不绝的云海与彼岸的情景。作为展览的主题,杨福东从古代绘画题材中撷取不同历史背景之下的人物与叙事,凭借多种媒介的表现特质,以再创作的方式重新阐释古典作品中蕴含的当代精神性。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杨福东面向影像创作本身的定义、观看的边界、媒介与叙事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挑战。艺术家以“绘画式电影”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结合摄影及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试图重新建立一种观看的叙事结构。
天·地·人: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40周年特展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2020年11月28日-2021年1月31日
该展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与徕卡(Leica)聯合呈现,展出2020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LOBA)获奖及优秀入围作品,并全面回顾该奖项从1980年创办至今40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本次展览的亮点,LOBA 2020年奖项获得者、意大利摄影师卢卡·洛卡特利(Luca Locatelli)在他的摄影项目“未来研究”(Future Studies)中,质疑了“经济需保持长期增长”的观念,借由摄影来探索人类在地球生存的未来新模式,用图像对人与自然和科技的关系展开研究,以此回应我们面临的愈加严峻的生态危机。
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
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0年11月14日-2021年1月31日
这次展览共挑选了7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并引领瑞士当代摄影的摄影艺术家,以及2位曾经参与瑞士驻留项目的中国摄影家的9组作品。他们的作品所构建出的诸多线索层层叠加,带领观者在当代瑞士的视觉世界中穿行。在这9组作品的基础上,展览还将展出瑞士文化基金会在过去5年中支持瑞士摄影师出版的摄影书籍,现场将陈列29本摄影书。巡展期间将举办线上线下研讨会、艺术家分享会、工作坊等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以此探讨有关中瑞两国当代图像生产的议题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以及围绕着摄影行业在两国的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露西亚·布鲁:二十一楼
香港︱维伍德画廊
2020年11月14日-2021年1月19日
比利时艺术家露西亚·布鲁(Lucia Bru)在自己的雕塑及装置中,运用如盐釉、瓷器与水晶、黏土、水泥、纸等基本的自然物质,以纯粹的几何学为基础,通过自己的身体对物件进行扭曲,并有意识地将人的不安全感注入几何结构中。这次展出其全新的雕塑及录像装置作品,旨在创造出物件与周围空间的微妙对话,部分作品灵感源于艺术家在2019年的香港之旅。
土星照命
上海︱香格纳画廊M50
2020年10月25日-12月13日
该展呈现来自广州的3位女性艺术家秦晋、陈丹笛子、林钰玘的影像装置作品。展览名以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作品《土星照命》为题,讨论艺术家极具沉郁忧闷的气质特征如何对其作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3位艺术家的创作中恰恰都渗透着这种“土星式”的敏锐,忧郁的人会成为最大的瘾君子,因为真正上瘾的体验总是一种孤独的体验。她们把这种欲望分别投射到“回頭的自我阅读”“捕捉自然的感官”以及“对自我真相的追逐”的热忱里。
“希望” 沈凌昊个展
上海︱URBANCROSS Gallery
2020年11月13日-2021年1月24日
该展展出艺术家沈凌昊的新作《岛屿》系列。沈凌昊是一位围绕时间、记忆与个体经验展开创作的艺术家,他将转瞬即逝的“留光现象”作为一种趋于恒常与变化之间的视觉表征,从而呈现时间的回溯感与记忆的易逝性,同时邀请观众穿行于“时间”之中,感受光对于身体的穿透,留下生命的痕迹。展览中,艺术家将通过光、图像、声音与空间去构建一个关于时间的剧场,他试图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联结每一个人心中的岛屿,并将“希望”再次聚集。
有情世界:陆平原个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2020年11月7日-12月13日
艺术家陆平原持续关注人类赋予物品“生命”这一现象。他从零食造型、商品包装、中成药剂、幼教科普等诸多视觉谱系中撷取与人体尤为相关的现成“生命体”,探讨了人们对于这些形象轻易产生共情的社会心理。这次展出的全新作品涵盖了陆平原的故事创作、雕塑与综合装置,以及近期开始关注的音乐题材,追溯了人造与天然“生命”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交混、衍生与流变。
郑亦然:部屋物语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3日
“部屋物语”最初是艺术家郑亦然为了回应疫情爆发和隔离期间的孤立感受而建立的一个跨越地域和语言的对话及文字库。项目鼓励参与者持续分享个人观察、记忆和思考,并承诺为参与者建立单独档案,将其文字永久保存。这次由美术馆与艺术家合作呈现的《部屋物语(上海),2020》,是艺术家利用闭馆整修中的上海外滩美术馆空间,进行特定场域的创作,将收集来的文稿,保存在一系列铜制档案盒中,以雕塑装置的形态分散在美术馆的不同楼层,供观众自由探索。
建筑 ARCHITECTURE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
武汉︱合美术馆
2020年9月19日-2021年9月19日
该展展出的作品包括主视频《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另有纪录片《何陋轩: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影像作品《会心处不在远》《未知城市》,以及分别介绍2016年和2018年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两个短片《平民设计,日用即道》《我们的乡村》。通过这6件影像作品,从当代建筑展览进程的整体面貌和不同理念下的建筑设计视角,带领观众了解世界当代建筑的发展脉络。
蚁工筑巢:罗旭的空间诗学
昆明︱艾维美术馆
2020年11月13日-11月30日
从2018年开始,策展人就邀请摄影师欧阳鹤立,对建筑师罗旭在云南昆明“土著巢”、弥勒“东风韵”和建水“蚁工坊”三地的建筑、营造与景观进行了田野调查和专业拍摄,试图通过一位具有哲学素养和思考的摄影师对罗旭建筑的重新“观看”、解读,重构一种基于时间与空间不同叙事维度的艺术对位和对话关系。这次展览共计展出近60件影像作品、20余件建筑手稿和建筑模型、装置、艺术文献等收藏。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
深圳市少年宫
2020年10月30日-11月29日
作为深圳中心区的福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学位需求亦呈爆发式增长。展览完整记录和公开展示了“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在探索南方气候条件下高密度校园空间范式创新、积极回应城市中心高密度校园的爆发式需求上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联展于2018年1月31日向全国公开征集创意提案,8天内集聚了国内外89家设计单位报名参与,产生了一批具有实验精神并各具特色的方案。同时,也成功发掘了设计界的新锐力量。
设计 DESIGN
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实验——中洲未来实验室开幕展暨斯德哥尔摩设计实验室20周年品牌设计展
深圳 ︱ 中洲未来实验室
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
该展邀请来自设计、艺术、科技、自然、创意等领域知名团体及个人,以“人”为本,打造出一个2000m2实验性城市空间样本,共同探索“未来城市”发展蓝图。同时,展览还特设深圳大学的单元展——“现代的游走者”,这是 2019年中洲未来实验室(C Future Lab)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告系首次合作,主要展示5组“Z世代”创作的贴合中洲未来实验室品牌内核的传播策划方案,以及12组关于年轻人对“未来”思考的创意短片。
设计与奇思:装饰之自然本源
上海 ︱ 西岸美术馆
2020年11月12日-2021年2月28日
该展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的第二个特展。展览通过“自然与装饰”“碎形图案”“阿拉伯式蔓藤纹”“装饰与数字科技”“设计与奇幻”和“珍奇屋”6个部分,共同呈现了一段自然与装饰交织的设计史。参展的50余位国内外优秀设计师与艺术家们共同探索装饰如何存在且影响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手工艺品与数字科技。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
上海博物馆
2020年9月15日-2021年1月10日
“黑石”号是一艘9世纪时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满载着中国唐代各地风物,包括大量丰富的外销陶瓷器、金银器及青铜镜等,触礁沉没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这次展览是“黑石”号沉船文物首次亮相中国,也是海外发现的最大体量、最精美唐代文物的第一次重归故里。展览不仅展出了多达168件“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上海博物馆还结合自身館藏,并向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借展,使得参展文物共达248件(组)。
龙城纪盛——《康熙南巡图》文献研究展
常州美术馆
2020年10月28日-12月20日
《康熙南巡图》共12卷,是清朝初年宫廷绘画中的辉煌巨制,其中第六卷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大运河常州段的繁华胜景。该展邀请美术史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先生担任策展人,结合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美术史专家对《康熙南巡图》的研究成果梳理,如研究手稿、重要发表、学术论文等,从全幅画卷直至第六卷常州段,展现康熙时代这一江南重镇的繁华风貌,其间的山川景物、风俗百态、建筑、服饰等丰富的图像信息,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0年9月22日-12月20日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遗址进行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御窑瓷片数以吨计。经过考古人员的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明代御窑瓷器得以“重见天日”。随着对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瓷器标本整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又不断有重要遗物被发现、修复,这次展览以“新见”为切入点,将一些新发现且未曾展出的重要出土瓷器予以展示。
新媒体 NEW MEDIA
“近未来:可能生活”2020跨媒体艺术节
宁波 ︱ 韩岭 / 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
2020年10月31日-11月10日
这届跨媒体艺术节由两个展区(韩岭展区、东钱湖教育论坛张永和建筑艺术展区)、六大展演板块(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虫洞日志影像展、烟火行星装置作品展、意识圈开放媒体展及跨媒介巨构DISEGNO)和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日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举行)组成。其中,“国际跨媒体艺术邀请展”板块有28位艺术家的29件作品参展。
商榷之事:身份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2020年11月21日-11月29日
该展是一次XR(扩展现实)展,由德国策展人拉尔斯·卢美尔和中国策展人车琳联合策划。展出的6部作品应用最新的XR技术和设备,进入身份思考的全新领域:《衣橱之间》在多元光谱中探讨性别的流动;《HANAHANA花华》用手臂搭建起音乐与建筑的新世界;《VVVR》将现实交流转译为虚拟呈现;《失身记》思考人与历史;《亦真亦幻》重新认识人与城市;《GO》回归人与自然。
其他 OTHER
灵与景:米利亚姆·卡恩 ︱ 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
南京 ︱ 四方当代美术馆
2020年11月8日-2021年5月23日
该展由策展人翁笑雨策划,呈现瑞士艺术家米利亚姆·卡恩(Miriam Cahn)与秘鲁艺术家克劳迪娅·马丁内斯·加拉伊(Claudia Martínez Garay)作品。展品涵盖油画、素描、水彩、装置、雕塑、影像、拼贴,以及为美术馆特定空间创作的壁画等。这次双个展的标题隐喻了古代宇宙观:“灵”指向人类与万物众生;“景”则有关自然、环境和各种现代人造系统。从而诗意地将展品联系起来,凸显艺术家实践中的共通点。
社群筑织
香港 ︱ 亚洲艺术文献库
2020年7月16日-11月28日
1997年至2008年年间,就在亚洲地区的双年展逐渐成形之际,泰国的女性主义双年展“Womanifesto”力图构建艺术和行动主义的联网,推行性别平等和社会经济正义。该展回溯了“Womanifesto”活跃期间的历史,聚焦教育在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参展艺术家包括Lawan Jirasuradej、尹秀珍、Karla Sachse、井上广子(Hiroko Inoue)、王良吟(Amanda Heng)等。
必要的空——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2020
OCAT南京栖霞展区
2020年11月9日 - 2021年3月7日
“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是为OCAT南京栖霞展区设计的一项长期公共艺术计划,由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朱担任首届策划人,带来为期3年的公共艺术计划方案“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该展是此计划的第三个主题展。展览与以往一样,将在尊重艺术家一贯的创作脉络的前提下,充分孕育和结构这一次的对话式创作,在具体形式与构成方面,涵盖装置、雕塑、影像、绘画等多个领域。
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
杭州︱浙江美术馆
2020年10月1日-12月13日
该展集结国内外40余位艺术家,展品以文献资料、架上作品、装置作品、影像作品为主。或以水墨、油彩和版画等表达宇宙初开的生命意识;或以雕塑、装置等重塑人类对未知物象的想象;或以影像、新媒体等科技扩充宇宙原始意象。展览以《山海经》的传统神话为主题蓝本,共分为“鸿蒙:天书遗篇”“饕餮:天下意象”“寤寐:天地新志”3个主题板块。
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展(1940-2020)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10月28日-12月28日
该展按时间线索划分为两大单元:1940-1978年、1978-2020年。两大单元由11个专题展组成,汇集了461位艺术家的603件作品。展览组织的基本思路是注重学统梳理,构建创作谱系;强调历史语境,重视地域特色,重点突出“文脉与历史”“传统与经典”,以及时代使命与当代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