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廷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这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委确立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指明了方向。省属监管国有企业党委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围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位,真正把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直入核心把方向,坚持省属监管国有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把好政治方向。牢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国有企业“姓党属国”上提高政治站位。做思想武装的表率,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有企业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做维护核心的表率,深刻领会“两个维护”是我们党的政治命脉,是时代需要、事业需要,主动做到高位看齐、高位对标,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让党放心的表率,围绕“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这一根本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划红线、保底线、控风险,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中。
把好改革方向。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的重要指示。着力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政治优势的发挥更好地转变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针对“不敢改”“不想改”“不会改”等问题,充分发挥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党员队伍等优势,积极研究解决问题,保障企业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在深化改革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促改革发展同向同步、同频共振,努力以党建工作为支点画出国有企业改革更大的同心圆。
把好发展方向。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对省属监管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要求,推动解决企业功能定位不准、主业不优不强、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把好战略方向关,有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推动企业拓展发展思路,引领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根据功能定位确定战略方向和长远发展目标。把好决策、执行、监督关,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確保企业从政治上观察、分析、研究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好基础管理关,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解决企业“表面有改制、实际无改治”问题。
二、突出融入中心管大局,推动省属监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到谋全局。自觉识大体、顾大局,主动把企业改革发展党建放到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推进。引导企业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带头践行新发展理念,带头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引导企业正确处理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既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又坚持改革激发活力动力,不断深化企业各项改革,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谋改革抓发展中,协调落实保民生、促稳定的政策,做好企业重大决策实施的宣传动员、解疑释惑工作,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到定大事。发挥国有企业党委领导作用,关键是落实决定权、把关权、监督权“三项权力”。落实决定权,涉及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企业重要人事任免的重大决策,由企业党委研究决定,董事会、经理层按程序办理。落实把关权,对企业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由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后,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党组织重点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程序关。落实监督权,当企业在重大决策以及事中事后落实中违反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侵犯公众和职工利益时,党委提出明确意见,得不到纠正的向上级报告。
做到抓重点。坚持抓党建从中心工作出发,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主战场起作用、显作为。注重抓好工作责任的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同向发力的方式方法,确保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注重抓好工作重心的融合,紧密围绕企业经营发展任务,不断校准党建工作切入点,用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注重抓好考核评价的融合,采取述、评、考、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压实责任—考核评价—整改提高”的党建工作闭环,把严要求落实到全过程。
三、突出深入人心保落实,确保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在基层落实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点”。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先手棋”,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专业精深的国有企业家队伍。在培养企业领导人员方面下功夫,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按照“20字”标准,逐步建立企业领导人员队伍“选、育、管、督”体系。在培育优秀年轻干部方面下功夫,重点发现培养一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有计划选派到重要改革企业和经营困难企业历练成长,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后继有人。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方面下功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理直气壮地支持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干部,让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充分迸发和涌流。
找准基层组织建设的“要点”。坚持聚焦基层抓党建、抓好党建强基层、建强基层促发展,努力打造企业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夯实基层组织,认真抓好《党支部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五强一创”工程,推动基层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强基本队伍,全面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职工“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双培养”工作,努力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健全基本制度,对照《党章》《准则》等党内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完善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拓展联系职工群众的“触点”。紧紧依靠职工群众找到改革“最大公约数”,不断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解难帮困结合起来,努力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忧、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压、在生活上解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体现企业特点、增强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的企业文化,不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坚持强化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作用,打通连接职工群众的“毛细血管”,组织动员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企业党组织周围。(作者系吉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