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及定位思考

2020-12-23 13:23张晓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演变定位教育

张晓华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的教育也不例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教育中能够普遍的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就长远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与国外相比,一些因素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以及如何定位展开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演变;定位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教育中开始信息技术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专业水平得不到质的提升。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不作为主要的课程,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有的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是从别的课程临时借调的,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1.2信息技术教材种类多,整体水平不高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主要依据的材料是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就目前来说,当前市场的关于信息技术的教材种类比较多,教育部也对信息技术教材多样性进行了鼓励。在丰富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选择教材的困难。有的教材的内容重复出现,整体水平不高,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

2.1计算机技术教育阶段

计算机技术教育阶段是信息技术演变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90年代,在着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汉字的输入与排版、计算机基本原理、硬件结构以及语言的学习上,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计算机素养教育阶段

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逐渐拓展增多,计算机在学校的应用中得到了重视,并逐渐的开始普遍的应用。在对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内容以及功能定位方面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并强调计算机的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重视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对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也有所侧重。

2.3信息素养教育阶段

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培养的最高阶段。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由信息伦理道德、技术、能力等组成,通过对信息的灵活运用逐渐达到信息素养的提升。在此阶段中,人们对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增强,更加重视创造信心的能力素养,对知识的运用比较广泛,是当前信息时代追求的高级目标,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阶段。

3新时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3.1以“增进信息意识、提升数字素养”作为课程初级目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不断把增进信息意识提升数字素养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营造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扎实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基础,让学生初步养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增强中小学生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信息意识增强的同时,更好的将信息融入社会,加深对信息的理解,不断提升其数字化生活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从而形成对世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3.2以“促进计算思维培养编程能力”作为课程核心目标

培养计算思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由人、计算设备和信息构成的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插电”与“不插电”等多种方式,学习计算机科学核心概念与方法,培養抽象与逻辑思考、系统化思考等计算思维,并借助信息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实践,增进计算思维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创新思考的能力。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利于深入理解反映外部世界特征或状态的信息是如何被抽象、建模、表征、计算的,通过何种算法可以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将“促进计算思维与培养编程能力"作为课程核心目标,将会为学生日后从事现代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差异,同一阶段个体发展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国际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思维教育中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计算思维应用领域广泛有关。为此,教师可以依托来自各个应用领域的问题,设计可以发展计算思维的学习活动。

3.3以“体验技术实践实现技术创新”作为教育的高级目标

未来社会,信息技术仍然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层出不穷,并且大有发展趋势,中小学生处于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学生建立以体验技术、创新技术为最高目标,不断扎实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更多的感知信息化的生活状态以及如何将信息化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更好的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在对信息化的学习中,不断接触各种数字生活,加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体验和感悟。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认知水平也比小学时期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在体验信息技术的同时,能很好的进行思考,重点在于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推理、建模、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体验技术指导实践的同时,为以后培养创新性的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总之,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突飞猛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对教师师资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教材加强监管等等,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充分的做好定位思考,以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忠新,曹杨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16-120.

[2]  王星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误区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0):30-32.

猜你喜欢
演变定位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