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杰
摘 要: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育人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从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四个方面来研究革命精神的育人价值,并深入探索党的革命精神育人路径以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育人;实现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育人价值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对塑造大学生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有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我们正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却是来之不易的,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與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新气象。正是他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拼搏、忠诚为民的革命精神,使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对于推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它更是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动力,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和传承。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正能量和精神食粮,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指引,它所蕴含的精神品格、理想信念、革命态度和乐观精神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钙”,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助力。此外,高校是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革命精神教育,促进中国革命精神在高校的更好传播,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通过总结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我们从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四个方面来研究革命精神的育人价值。
(一)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精神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近10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冲破阻碍,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世界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建立在坚定理想信念基石上的奋斗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1]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对我们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负起该担当的责任。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经受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作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展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可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获得成绩,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突破,对中国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的首创性探索。
进入新时代,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与过去不尽相同,有不少任务起点更高,难度也更大。而这种创新品格,敢为人先的精神,正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走得再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同样地,攀登得再高,也依旧要有创业初期的精气神。
(三)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必备的精神品质,入党誓词中要求广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章中明确规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由此可见,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敢于奉献、乐于奉献。
建党以来,我党涌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楷模,才造就今天中华民族的腾飞崛起。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黄大年、黄旭华等榜样的身上,无一不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时,在抚顺站说道,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同志用极为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为人民服务,不断奉献的崇高定义,那就是不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道路上,我们要大力提倡甘于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时代特征,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4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创新能力本领,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大胆探索未知领域。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
深入挖掘党的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自我内化教育与自觉外化践行相结合,使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铸就高尚人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与大学生传承革命精神的现状相结合
为切实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独特优势,我们应该坚持“国家—社会—家庭” 三位一体全覆盖的培育方式,使之达到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保证思想引领、平台载体、价值引导的作用,探究践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效策略,为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弘扬提供有益借鉴。
(二)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充分引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这一载体对学生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高效地引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中,既要提高思政课和党课教师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认知,又要积极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1.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认识,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组建高素质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用于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效的必要保证。
2.推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用于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引入课堂教学,一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教学内容中深刻讲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要有理有据,使大学生信服,实现思想引领。二是进行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容和特点为基础,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应用与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探索有效评估机制。
3.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验式实践教学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名人纪念馆、历史遗址和党史馆等,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感悟、思考,有利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通过发挥革命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状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可以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得将个人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主体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将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相结合,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对我党的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的情况,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核,探究革命精神育人的有效路径,对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传承中华文化和价值准则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21日
[3]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2016年1月18日.
[4] 李文靖,王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5] 邱杰,刘超.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政治激励功能的实现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12月.
基金项目:2019 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019GXDJ-YB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