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记文学情感价值观的审美教育

2020-12-23 04:58姚爱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秦王蔺相如

姚爱婷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被放在第一位,意味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其前提则是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高中语文课本中传记文学审美的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于丑恶是非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中,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文本中,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通过矛盾的展現,蔺相如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自己的个人生死已经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蔺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境,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通过故事串讲,仔细分析事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习体会,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感受蔺相如在面对强暴势力时的不卑不亢,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大义凛然和舍生忘死。反观当下,面对超级大国强行挑起的“贸易战”,我们也要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维护祖国的尊严,捍卫祖国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家将何在?形成正确的大局观和审美观,明辨是非,是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做好人,才能学好习;思想审美端正,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2019年统编教材加入《屈原列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屈原不仅是骚体诗的开创者,更有作为政治家的担当和使命感。屈原是楚国贵族出身,学识渊博,颇有外交才能,倍受楚怀王信赖,后因为被佞臣诽谤而遭冷落。彼时强秦虎视眈眈,屈原主张改革内政,联合齐国以自保,然而佞臣被秦国的张仪所蒙蔽,不顾国家大义,阻止楚怀王采纳屈原的正确意见,怀王最终身死异国。顷襄王即位,屈原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见楚国日渐衰微,最终以身殉国,投身汨罗江。屈原能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中保持赤子之心,独守清白,能够肩负起时代的担当和使命,激流勇进。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召唤,认识到左右逢源、不顾大义的行为是错误的、可耻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危机、进退两难的时刻,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着重去剖析文本的精神内涵,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考试重点,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传记文学的光辉人物形象,其身上所蕴含的伟大精神,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洗礼,仍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当代青年仍具有鞭策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正确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审美观。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秦王蔺相如
负荆请罪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负荆请罪
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
负荆请罪
食客
从《伟大的道路》谈到传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