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艺宁
熊浩说:“我们在一个信息每天迎面扑来的时代,所谓繁花似锦,烈火烹油,我们赶集似的往前走,到头来什么东西都不记得。”我想,时兴的短视频大多如此。它们带来的新鲜是一时的,快乐是短暂的,在繁华过后,是更长远的寂寞和空虚。
诚然,小视频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毫不费力地感知这世界的繁华景象。但是,这是一扇打不开的狭小的窗,它向我们展现的世界是不全面的,不真实的,不深刻的;那仅仅是浅显的繁华与喧腾,绝非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
余秋雨曾言:“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小视频的喧腾,带来的可能是赫胥黎“文化成了一场滑稽戏”式的文化凋零。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道:“人们感到痛苦,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是啊,笑声为什么代替了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再思考?
小视频之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是图像阅读之于文字阅读。图像阅读因其直观、有趣,带来的快感更為强烈,而攻占了文字王国的大片疆土。然而,从文字向图像转变的背后,是一个个饱满丰富、五光十色的世界被切割、撕裂,转化为一块块碎片式的平面画面。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们正在习惯新媒介下支离破碎的世界。碎片式的小视频剥夺了人们与文字产生互动,深入思考、潜心探究文字背后深层次精神的权利;使人们的“阅读”由双向互动变为单向的被动接受。这便容易导致现代人的浮躁、浅陋。因为他们活在生活的表面,不去考虑、触碰生活最根本的内核。
面对此,我选择逃离。我要逃离肤浅的小视频,逃离碎片化的图像阅读,逃离这种梭罗笔下“静静的绝望的生活”。
博尔赫特曾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相较于小视频,书本的文字,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支撑起一个个绚烂多彩的世界。《白鹿原》中,陈忠实通过对村庄生活的描写,透露出其对乡土中国的深入思考;《活着》里,余华透过对福贵一生经历的记述,发出对生命的追问;《忽如归》承载了戴小华对人类本性的“真”和“爱”的回归的呼唤;《雀舌黄杨》折射出吴佳俊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某些问题的深深忧思。文字背后的丰富世界,远非小视频短短十几秒内容所能比拟。文字,承担了小视频不可承受之重。
让我们回归文字阅读吧,用文字的丰满来填补小视频的平板空缺,让文化之花重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