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星》的矛盾角度解读济慈的爱

2020-12-23 04:53徐思琪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死亡恒星矛盾

摘 要:诗人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对女性的赞美和对母爱的渴望,在他的大量剧作中都能体现。不幸的是,济慈14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使济慈对女性充满了崇拜和排斥,充满了矛盾。

关键词:恒星;矛盾;死亡

(一)成长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诗人济慈(1795-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也是他母亲最爱的人。这使他长大后深深地爱上了母爱。他对女性的赞美和对母爱的渴望,在他大量的戏剧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在对女性胸脯的描写上。在给我盛满一碗的时候,女人的胸部被比作世界上唯一的天堂(“那乳房,地球上唯一的天堂”)。不幸的是,济慈八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很快改嫁,抛弃了他和其他三个孩子。济慈14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1]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让济慈对女性的崇拜与排斥,充满矛盾。

(二)诗中的矛盾

1)自然景物的矛盾:在诗的开头,诗人感叹星星的光芒,希望像星星一样坚定(“像你一样坚定”)。然而,他也感到孤独(“孤独的光辉”)。虽然它灿烂而不朽,但它不可避免地是孤独的(“高高在上的夜晚”);白雪皑皑的原野和山峦(“雪山上的雪和荒原上的荒原……”)呈现出自然本身,既宁静和谐,又透露出孤独的感觉。[2]浩瀚天空中的星星日复一日地俯瞰着地球,永恒的主题正在上演。诗人被这深深地吸引住了,但同时他也矛盾地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是那么一丝不苟的。(“还没有还坚定……”)[3][5]

2)世俗的永恒與死亡:诗的前八行描写的是自然。从第九行开始,诗人用“不”把描写从自然转向世俗。诗人沉溺于世间的爱,渴望享受爱的温暖。(“枕在我美丽的爱人成熟的胸脯上”)。作者也知道他的生命受到疾病的限制,他很快就会死去。他希望自己能在昏迷中死去(“或者昏死”),这意味着他可以在爱情中死去,冻结他们的爱情瞬间。[3]

3)精神与身体:诗人所用的“牧师式”、“洗礼式”、“埃雷特式”词汇,带有明显的信仰意义,使诗歌更加纯净。被雪覆盖的土地也意味着要覆盖地球的肮脏。诗人以一种永恒的、神圣的、超然的视角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永恒的、圣洁的、超然的世界观,他把自己放在爱人柔软的胸脯上,感受着它轻柔的起伏和起伏(“枕在我美丽的爱人成熟的胸脯上,永远感受到它的温柔起伏”)呈现了一种真实而温暖的人间爱情。[4]诗人向往纯真的爱情,但他也渴望爱情与肉体的关系。还有什么?在诗歌中,自然世界与女性身体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情人的胸脯与白雪;呼吸随海浪起伏。[6] (十一)在另一首诗中:在《圣母院》(La Belle Dame Sans Merci,1795-1821年)中,讲述了一个骑士对恶魔女人上瘾并最终成为囚犯的故事。与女巫在一起的短暂快乐引起了骑士一生的悲伤。济慈爱情状况的矛盾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源于一个类似的传说。济慈曾向范妮描述过这个传说,并问范妮:“你和我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这有点靠谱。”其实,诗人是在爱上范妮时写下这首诗的(他们在1818年相识)。[7]

(三)结论

济慈生前为爱人写下了这首美丽的情诗。诗人对爱的矛盾情感可以在诗中感受到,但当他面对死亡的残酷现实时,他实现了对死亡的浪漫想象和爱情的理想——“人爱的尘世床上的枕头”这也是一种永恒的爱。

参考文献

[1] From Wikipedia John Keats Early life

[2] 方娇艳.向死而爱——论《灿烂的星》中死亡与永生的对立统一[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1):104-107.

[3] 张晓雯.济慈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浅析《夜莺颂》和《明亮的星》[J].现代妇女(下旬),2013(07):168-169

[4] 蒋培君.济慈情爱心理的矛盾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44-145.

[5] 尹书琪.明星闪烁,雪花飞扬——济慈《灿烂的星》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比较赏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5):97-98.

[6] 李燕. 济慈死亡意识研究[D].聊城大学,2012

[7] From Wikipedia John Keats Isabella Jones and Fanny Brawne

作者简介:徐思琪(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学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死亡恒星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恒星的演化
恒星大爆炸
孤独星球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太阳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