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高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蚂蚁做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要注意积是由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的积与十位的积合成的。这就是一位数既要乘两位数的个位,也要乘两位数的十位的根据和原因。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二、导学案设计
课题:蚂蚁做操
课型:新授课
设计意图:1.自主探究,体验笔算乘法的必要性。
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教师适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在探究中自主建构新知。
2.仔细观察,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算理。
在学习乘法竖式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点子图演示了解乘法堅式的写法,体会乘法竖式的算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强化学到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准备:课件、点子图。
教学环节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1.计算。
2×30 20×4
2.观察算式12×4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3.导入新课:12×4这个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活动:1.在练习本上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答案。
2.找出两组算式的区别,小组之间交流观察的结果,并汇报。
效果检测:填空。
(1)6个十是( ),10个十是( ),12个十是( )。
(2)8个百是( ),10个百是( ),13个百是( )。
教学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指导: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情境图。
(1)想一想: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试一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3)做一做:根据圈法尝试列式计算。
(4)比一比:哪种算法更容易理解。
2.探究12×4的笔算方法。
(1)课件出示竖式,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组织讨论:乘法竖式的简写方法。
3.探究213×3的计算方法。
(1)自学:口算应该怎样算?
(2)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4.总结笔算方法。
学生活动:1.(1)观察情境图,自主回答。
(2)独立圈画点子图后汇报。
(3)方法一:
6×4=24 24×2=48
方法二:
12×2=24 24×2=48
(4)分别说出自己对算法的理解。
2.(1)小组之间交流竖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①8表示点子图中的2个4,即2×4的结果。
②40表示点子图中的4个10,即10×4的结果。
③48是40+8的结果,表示蚂蚁的总只数。
(2)相互交流后汇报并练习书写方法。
3.(1)口算。
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2)用竖式计算,小组内交流,并在全班汇报。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数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效果检测:1.算一算。
2×10= 3×20= 5×7=
6×5= 3×9= 3×4=
2.填一填。
(1)2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23是由1个( )、2个( )和3个( )组成的。
3.连一连。
22×3 11×6
42×2 3×33
33×3 12×4
6×8 21×4
4.改一改
1 1 2
× 3
改正:
3 3 6
2 1 4
× 2
改正:
2 2 8
教学环节三:巩固应用
教师指导:1.完成教材第53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3页第2题。
学生活动:1.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答案。
效果检测:解决问题。
淘气有一本故事书,共有80页,他每天读21页,4天能读完吗?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导: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1 2
× 4
4 8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把一位数写在两、三位数的下面,与两、三位数的个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个数位上的数相乘,就在横线下面对着哪一位写。
三、教学反思
1.重视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总结,得出结论。学生的发展就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时,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12×4的两种算法,这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圈画方式,在直观的图中理解。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动手圈画帮助理解的重要性。
2.注重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信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远远胜于个人。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