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是通过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感悟相应的道理,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单调的说理教学更是无法促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案例教学能够将生活环境里出现的常见事例与相应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使学生运用相应知识点设身处地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妨让案例教学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亮丽的风景,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呈现不同的生活案例,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案例展开课前预习
传统的课前预习,学生一般都是浏览教材内容。然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文字说理为主的学科,学生认识教材内容中的每一个汉字,他们就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到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脑海中有可能就会一片空白。而基于案例的课前预习,学生会尝试着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展开课前预习。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学会尊重》,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如下案例:在报兴趣班的问题上,爸爸妈妈一直很尊重明明的感受。从内容到时间安排,他们都互相商量,几个兴趣班都是明明去试听过才做出决定的。然而丽丽在报兴趣班方面却与其父母发生了争执,虽然丽丽极力反对某一兴趣班,但是其父母还是强迫丽丽参加。同学们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有什么样的内心感受?为什么?如果你是丽丽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教材内容展开分析,进而学生内心就会充分认识到尊重的意义及作用。然后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内容展开分享交流,从而判断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就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二、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案例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在分析案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点,进而就会循序渐进地突破重难点。
例如部編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探访古代文明》,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所起的作用,了解文字的诞生为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河流域文明发源地的情景案例,如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等。尤其是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中国人将长江与黄河比喻成母亲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河姆渡人、半坡人等的迁徙发展史。学生会在分析情景案例的过程中意识到人类早期文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类似的还有文字诞生的意义,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考古学家通过文字了解历史的情景案例,进而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
三、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案例展开课后练习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构建都离不开一定的练习,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点。传统的课后练习,教师一般都是引导学生背诵某些知识点,记忆虽然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在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观点就会成为学生脑海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不妨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案例,并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当学生了解到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后,教师可以呈现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带给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具体有移动支付、高铁、智能产品、网络学习等,然后促使学生思考:科学发明与应用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甚至都已经体验到了网络学习的便利,那么学生就可以从科技发展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与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与工作效率的提升必然又能够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等。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模式,其能将知识点与具体的生活事例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结合相关情景展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运用,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呈现与之相关的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练习中形成较高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J].中国教育学刊,2018(1).
[2]唐燕.“摹仿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