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赏识教育是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群体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赏识教育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要求,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中面临的问题
1.教育缺乏实质内容,形式化严重
在当前社会阶段,很多小学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重点发生了改变,体育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群体的体育能力和素养,却忽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地研究,从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体育教师开展赏识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赏识教育,影响了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
2.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要想有效利用赏识教育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育工作者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但是当前阶段,很多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比较深,教育方法相对单一,很难对小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教育。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一味地批评,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学生抵触体育课程,从而造成负面的教学效果。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
体育教育工作者是赏识教育的最终实施者,为了提升小学体育赏识教育的针对性,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以下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首先是班级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谈话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教育工作者也能获得最真实的教学信息反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如果利用不当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现在的学生群体往往比较独立和追求个性,对个人的隐私比较看重,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这种做法会存在抵触心理,从而不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赏识教育因此也很难有效开展。其次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群体的隐私,但是数据信息真实性不如前者。体育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开展赏识教育,建立起新型的师生關系,从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来说,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支持是对学习行为最大的鼓励,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相信儿童,创新教学模式来解放儿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该多表扬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群体的主体位置,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注意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群体能够在愉悦的过程中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主动地进行改正。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如果两个学生的能力差不多,但是所受的鼓励却存在差异,会导致最终的学习成果存在差异。有时候教育工作者善意的表扬,会让学生群体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会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去努力。因为学生群体受到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种差异性,即使有的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而应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多一份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获得信心和勇气。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表扬,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愉悦,从而自觉进行体育学习,还能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具备的优势条件,自觉地向优秀学生学习。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体育知识外,还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从而在体育课程中找到信心和勇气。
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在当前社会阶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创新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群体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这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要求,这种教育模式能解放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充满精神,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具备的优点,并且有针对性对他们开展赏识教育,使这些学生能够充满信心,能够感受到来自教育工作者的关怀和爱护,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困难时,能够具有信心和勇气。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评价时,应该不能仅仅从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判和打分,而是应该关注到学生在平时体育课程中的表现,应该从情感表现、参与情况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赏识教育的使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合赏识教育,给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群体的体育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