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维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古文的知识与技巧,更要透过古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形成正确的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精练的语言、独特的句式以及意境悠扬的味道都在传递着汉语的精粹。那么,在當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是值得讨论的。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一、转化教学模式,建立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一再强调师生地位的转变,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过往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教师在讲解,以教学的固定模式和教师的个人感受来向学生传达诗词的知识点以及诗词的情感。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感悟是非常薄弱的,原本很优美的古诗词教学到了学生这里也变为机械性地记忆,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自行感受诗词的情感,并尝试找寻与自身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篇古诗词时,诗中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该篇诗词是李白在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对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描写来表达自身初出巴蜀的豪迈情感。诗中的词汇更是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美景,也让人们看到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那么,在这样一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从景物和自由的情感向学生举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美景,以及什么时候会感觉自由舒畅。虽然小学生的个人经历尚无法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但通过一些简单的尝试仍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学生借助诗词去感悟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化目标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兴趣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过往教学中,教师都在强调学生对诗词的记忆,那么长期下来学生必然会对诗词学习产生厌倦之情。那么,从新课程的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普及知识,还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智力培育以及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们认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创设情境,并通过情境教学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样在教学《望天门山》这篇古诗词时,诗中所描绘的天地是十分震撼的,文字的描写也是恰到好处。但是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地感受文字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插画、故事引导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那么通过插画来进行理解,教师可以找寻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画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天门山的壮阔,而故事则可以从诗人的角度来切入。李白为何会在当下产生这样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通过李白的生平以及作诗时的前后经历来进行讲解,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从而丰富了诗词教学的形式,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古诗词教学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并不断走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同时利用视频、声音与文字展开课程。在教学的形式上更丰富,在内容上也更有趣。此外,从小学古诗词的内容上来看,很多诗词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者是行为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的。虽说文字阅读充满意境,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仍是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简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篇古诗词时,诗中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通过苏轼优美的言语描绘了一幅西湖盛景。那么,在教学该篇诗词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实际播放一段西湖的美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随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过西湖后的感受,然后再结合诗词中诗人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化教学模式,建立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化目标以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古诗词教学课堂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小学语文的特性、古诗词教学的特性以及小学生的特性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并同时强调诗词的内在情感与学生的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学生与诗词的有效共鸣,以此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文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3).
[2]周健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1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