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必备知识,彰显国家形象,落实核心素养

2020-12-23 04:37刘静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安徽试题

刘静

不少师生对安徽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颇有怨言。原因在于,试卷难度较大,许多试题似曾相识,翻尽资料(注: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却又一筹莫展,考试成绩不佳。事实上,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风格已悄然变化。那么,2020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有何特征呢?在新一轮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做起?笔者不揣浅陋,谈谈个人拙见。

一、关注热点问题与聚焦主干知识

这里的热点问题,不仅包含热点话题,还包含重大周年事件。历史学科命题从不回避热点问题。在备战2020年中考时,教师也给考生罗列了一些可能会涉及的考点,如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运动、遵义会议、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万隆会议、雅尔塔会议、武汉的近现代历史、地摊经济、中国医药文化的发展等。市场上各类教辅资料和押题卷也都将重心聚焦于此。可是,以上热点在今年的试题中却很鲜见。2020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聚焦的重大周年事件有1885年台湾建省、1905年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45年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和联合国的成立,仅此而已。热点话题中,法制建设、民生问题、疫情问题也有所反映,对应试题分别考查的是秦朝法制建设对后世的影响、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共同意义、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恶化。由此可见,热点问题在今年并不太“热”。而且,以上热点问题也都是间接考查。如第2题考查了秦朝法制建设的意义,考生若不能读懂古文材料的含义,仍旧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相反,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在整套试卷中都有体现,如下表(不完全统计)。

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亦是如此。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儒家思想、“推恩令”、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改革开放、罗马法、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美苏“冷战”、维新变法、五四运动、农奴制改革、美国奴隶制度的废除等。从中不难发现,有些考点在近年中考历史考卷中屡次出现,而这些都是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所以,在复习中,我们需要正确权衡热点问题与必备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更要掌握必备知识,做到稳操胜券。

二、关联世界与彰显国家形象

历史学科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征。“历时性”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先后次序,而“共时性”强调的是在同一时段内不同国家、地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2019年安徽中考历史活动与探究题将历史的“历时性”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以《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为载体,重点考查造纸术的发展和传播历程。命题者意在唤醒广大师生要站在世界层面基于全球史观从更宽广的视角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20年的活动与探究题,则重点体现了“共时性”的原则。考生不仅要了解与大唐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拜占庭帝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日本,还要理解唐朝都城长安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中外交流对唐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该题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切口,却给考生展示了一幅更加宏大的画卷。试题在关联世界的同时,更在彰显中国的大国形象。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这恰恰是对时空观念的渗透。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由于种种限制,它割裂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联。那么,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去强化彼此间的联系。其间,我们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两种关系:并列关系与因果关系。以2020年安徽中考历史活动与探究题涉及的内容为例,中国的唐王朝与拜占庭帝国并无多少往来,二者只是并存,我们在复习时做到“求同存异”即可;唐王朝与日本互有往来,我们要能够合理阐释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切还要以历史地图为媒介。笔者发现,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有着巨大价值。事实上,2019年中考历史卷的《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就源于此。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要做到以图说史,在中外关联中厚植家国情怀。

三、关注基础与重视学科能力

在平常的训练中,我们大多只注重夯实基础,认为中考试题偏易,对历史知识只需识记和适度理解即可。然而,历年中考试题却并非如此。以2020年中考选择题为例,试题多借助史料,重点考查学生史料解读与知识理解的能力。正因如此,考生才会觉得开卷考试也没那么容易。

例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尊孔复古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D.爱国主义

新文化运动起初是一场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爱国主义与传统价值密切相關。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并非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也与传统价值无关。要想解答好此题,考生便要读懂材料,并能够理解五四运动的实质。

诚然,历史学科是一门求真的学科。人们要想了解、还原历史,必须要借助各种史料。笔者认为,初中历史的学习任务不能局限于学习基础知识,还需初步培养像史学家那样去考证、解读历史的能力。从核心素养视角来看,我们要在平时注重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如选择题第12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考生只有搞清楚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才能了解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所指代的经济政策及该政策实施的背景。再如第2题,试题呈现了《史记》中的一段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解答此题,考生同样也要基于史料,进行分析。解答材料解析题,更要立足材料,由材料分析问题,不然很容易丢分。

例2.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根据材料,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解答该题时,考生首先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由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现实国情。但是,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照抄材料,需将材料中的原话进行简单概括。很显然,“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说明我国工业发展落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对“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考生更要精读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出答案。“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这说明它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国家制定的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表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再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知,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人民当家做主,这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人民有了更大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总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正式出版发行。它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指的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指的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指的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事实上,它也回答了中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有鉴于高考对中考命题的影响,我们还需厘清“一核四层四翼”的具体内涵和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中考试题的命制规律。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安徽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