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均衡之美

2020-12-23 04:31岸晓风
风流一代·青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亲密关系情结

岸晓风

和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们交流,他们都普遍反映自己有轻微的强迫症,如睡觉前经常会有重复检查房门是否关好的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正常的,或者说是一种“职业习惯”在生活中的延伸。在他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下发的文件还是撰写的讲话稿,都要反复校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每次出门都要返回查看房门是否锁好,甚至重复检查几十次都不放心,或者干脆不出门了,这就变成了一种精神疾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强迫行为,很大概率是其在潜意识层面对亲密关系的矛盾心理投射到行为上的结果,或者是因为他/她童年时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或者是受到不正常的家庭氛围影响等等,从而使这种症状在成年后被重新激发。

这不由让人开始重新审视家庭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托尔斯泰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名言启示我们,家庭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有日后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反之,基础不牢固,就会产生性格中的隐患,影响成年后的心态,甚至形成社会问题。因此,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到“突围”之路。在这方面,临床心理学家张天布的《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为读者提供了科学而权威的“诊断书”和“药方”。

對家庭亲密关系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这是一个潜意识的概念。本书认为俄狄浦斯情结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关系的问题。一个婴儿出生后,他/她就是独立的个体,之后开始有跟母亲的二元关系,然后意识到父亲的存在,进入到“三角关系”。从一到三,看起来是两个数量级,但在精神规模的扩大上,可能远远不止如此,借用《道德经》里的话叫:三生万物。

既然是关系问题,那么理想的状态必定是保持一种均衡。父母的力量要基本一样强大,任意一方的过度强势或霸道,都会导致均势被破坏,孩子作为第三方的存在也会被削弱,各种病理性的情形就会滋生。对此,书中提出,一方面,要营造一种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比如父亲的角色,应该是阳刚的、勇敢的、可亲可敬的;作为母亲,应该是善良的、坚韧的、温柔细腻的。有人简单概括为,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月亮,这是世界上最神奇又最默契的组合。

另一方面,要有与孩子“共情”的能力。陪伴孩子,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支持。如果父母能够体会到孩子成长阶段的困惑、委屈、失望和孤独,并且主动指导孩子去解决,那么孩子就会有安全、温暖、接纳、满足的感觉,也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康身心的人。

有人形象地描述为,对于孩子,要做到“亲密”,但是不能“无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既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特殊及父母的关爱,但又不至于太亲近,形成过分的依赖。这种“度”把握好了,孩子对将来的人际关系处理也将“轻车熟路”。显然,孩子通过与父母相处的经验,学着如何把握人际关系的限度,既不会觉得被排斥、被拒绝、受挫折,又不会过分亲密,失去边界。同时孩子在跟父母的“三角关系”中学习如何容忍竞争和嫉妒,而不会被竞争和嫉妒所吞没,也就避免了成为“不正常的人”。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亲密关系情结
毛绒情结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大瘟疫和俄狄浦斯
读画笔记·自我放逐的俄狄浦斯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安排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3C原则”教你搞定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