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原则在“语录体”教学中的深化运用

2020-12-23 04:18王晓哲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

王晓哲

[摘  要]教学过程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语录体”教学中运用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录体”理解文体特点,组织适合学生整体性和个体化发展的教学方式,运用“语录体”练习短文写作,能够指引课堂教学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精准化,对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深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过程原则  语录体  个体化

教学过程是完成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价值不可或缺的过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设置方式、表现形式、启发运用等方面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原则,如果符合科学有效的规律和原则,就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效果。教学过程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语录体”教学实践,文章试对教学过程原则的深化应用作以探讨。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

通过学习“语录体”理解文体特点

每门知识都有其系统性,在内容、结构、组织形式方面具有内在性和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注意把握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内在的特质,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以古代文学史《论语》教学为例,学生常把“语录体”当作《论语》,以为孔子可能就是《论语》的作者,陷入片面化、单纯化、主观化的粗浅认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掌握“语录体”的系统知识,就要全面梳理“语录体”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过程。

首先要组织学生了解“语录体”的产生。孔子整理传播“六经”,但自己“述而不作”。孔子一生克己复礼,以仁救世,君子之德,感召后世。在他去世之后,很多弟子都成为战国时期的精英人物,执掌各国大权,他们都非常感念孔子的教育,但惜乎圣人远去,恩师不在,到了第三代弟子的时候,为防止孔子思想湮没于世,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老师言行。“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2]从中可以看出,在孔子去世后,弟子们集合在一起,把各地分散的记录资料整合编辑而成《论语》,《论语》的成书标志着语录体的产生。

其次引导学生梳理“语录体”在历史上的发展流变过程。让学生充分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以下知识:《论语》之后, 《墨子》《孟子》中的部分篇章采用了记言的方式,体现出“语录体”的特点。随后出现了唐代“禅宗语录”、宋代语录、清代语录等,以及后来的流行语录、当代的网络语录等。

最后让学生整理“语录体”的文体特点,形成以下系统性认识:从体裁角度来说,“语录体”是对人物、语言和场景的简单记录,篇章短小简约,由于是对不同生活场景的记录,所以篇章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强。《论语》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议论等内容都基于真实生活,编纂过程不虚构、不造作,实事求是予以实录,和先师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风格一脉相承。从文体特点中可以消除一般人对《论语》的不全面认识,启示学生学习知识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整体、系统地把握。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寻找适合学生整体性和个体化发展的教学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梳理“语录体”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价值与目标、情感与态度、探究与合作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呈现不同的状态,教学中就要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3]教育教学活动要保证课程目标相关要求的实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学。

1.强化整体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

让学生学习“语录体”,就要掌握《论语》的产生、唐宋以后的表现形式、以及“语录体”的文体特点,从而克服简单片面的认知方式和水平,这是对学生整体的基本要求。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整体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观和学习观,使其树立全面科学的认知观和学习观,这也对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普遍而积极的意义。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明显带有个性化特点。“古今中外教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流派纷争和时代性的转换,都以对人的认识的重大区别和变化为标志。”[4]有些学生关注“语录体”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念,喜欢探索《论语》或其他书籍的价值表现、人生追求、处世方式等,教学中可以指导这些学生系统阅读《论语》及相关解读作品,探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境遇和心态历程,深刻理解时代背景下没落贵族的命运,从而启迪自身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有些学生对其发展流变过程发生兴趣,喜欢主动查找资料,探究学理知识,体现了热心学术研究的倾向,对这类学生应该加强学术研究性指引,梳理知识线性流变,列举相关书目,拓展学术视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些学生对当代“语录体”发生兴趣,喜欢网络流行的当代语录,表现出自由开放追求新潮的心态,对此类学生要加强社会应用性知识学习和训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社会问题,不断改进和解决问题,用兴趣点激发用力点,引发闪光点,锻炼他们承古开新、创新求变的应用能力。

3.探寻适合学生整体性和个体化发展的教学契合点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不断探寻适合学生整体性和个体化发展的契合点,促进学生整体素养提升。以学习《论语》为例,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热爱家国的情怀,尊重先贤的情感态度,仁德愛人的品质,热爱历史的态度,以及对当下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观照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学生共同感兴趣的知识点: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社会的组织管理形式,探索政治管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统治者个体对社会管理的影响。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君臣父子关系,了解封建社会的家国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不同层面的角色。从教育学角度学习有教无类的教育观、自由平等的教学方法等,以及私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另外,鉴于当前学生追求新奇变化的特点,也可以从墨家对儒家的批判,儒释道思想的比较等方面,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化学习认识,把课堂教学和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运用演讲、辩论、文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和思辨能力。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运用“语录体”练习短文写作

深入学习“语录体”的内容和形式后,指导学生模仿“语录体”开展实用应用写作,对教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深化和促进作用。涂尔干说:“教育本身不過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5]“语录体”的优势是体裁短小,灵活多样,记录生活场景、人物语言动作简单传神。这种短、平、快的文体符合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简单快捷处理事务的需要,也适应了艺术文化深入草根平民生活的需要,语录体不仅仅是记载名人名言的文体,也可以是记录平民生活的文体,只要思想新颖富有创意,个人的“随意书写”也可能火遍网络,激发共同心理感受,引发强烈共鸣。另外,青年人已经习惯用手机等随时书写记录,这种书写载体的变化也对文章的篇幅带来影响,形式上追求短小简约,书写方式上生动灵活,运用语录体练习短文写作,对锻炼学生应用于写作,提高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1.记录日常生活

风花雪月,尽是风景,行立坐卧,俱是修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常生活的风景画面、生活场景、人情世故等都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从事实入手,运用“语录体”简单明快的写作方法,可以快捷方便地记录生活场景,描写自然风光,记录世态百相。例如一个小学生的语录:“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从内容看,是描写自己眼中的光,但在形式上,篇幅精短凝练,表现出独有的诗情画意,极具美学意味。在指导学生写作构思过程中,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用善良、公正、健康的心理品质精心取材选材,用恰当的构思、合理的表达,才能完成质量较高的作品。从传播学角度看,只有符合生活真实,表达真实生活状态的文章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学名著对素材的选取极为苛刻严格,在这个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作家的创作谈,深化对创作过程选材的理解认识。

2.表达个性追求

历史发展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的地位的提升,尤其是平民百姓地位的提升。文章体裁也在适应草根化、平民化的过程中发生相应改变。人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夹缝中生存,渴望被社会认可,被社会推崇,每个草根人物都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约束,长篇大论地记录生活或抒发感情并不现实,学习“语录体”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短小的篇幅,真切表白个体特征,抒发个人情感。例如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有简短的10个字,却直接明了表达了个体的愿望追求和人生理想,真切自如的个性追求,简单明快的描写风格,使表达生动传神,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响应,广泛快速的传播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价值诉求的重视和认可。这种追求个性化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受青年人喜爱和推崇,也是“语录体”写作今后的努力方向。

3.励志奋发向上

教学生写作,就要从思想认识上摒弃消极、倒退、狭隘的个人私见,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社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努力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不断改造自身、提升自身。运用“语录体”简单明快的写作方式,坚持正确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可以积极传播正能量。例如“记住自己是个淑女,然后像个汉子一样去奋斗。”运用对比手法,转换主体角色地位,新颖有趣,获得大众认同,达到在耳濡目染中改造人的效果。

《孟子·离娄上》:“规矩,方圆之至也。”教学过程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取得积极成效,对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原则运用到“语录体”教学中,就是坚持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原则,指引课堂教学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精准化,对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深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教学过程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叶澜:《中国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5]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  陕西宝鸡

猜你喜欢
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的进展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效果观察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