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莹
摘 要:中国的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社会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社会趣味转变成了对崇高的崇拜、勇敢和大胆。民族与民众都必须具有豪气,国家也需要豪气,所以,戏曲中的武旦行当极为符合这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关键词:武旦行当;戏曲舞台艺術;艺术形象塑造
在京剧旦行中,武旦是其中的一种分支,大部分饰演具有技艺与武艺的女性角色,例如:女侠、女兵、女鬼等。在戏曲发展的早期,武旦行当并没有建立,直到清代中叶,各个昆班为求生存,不断吸收了高腔中“金戈铁马”一类武戏,因此,武旦行当应运而生。和其他行当相同,武旦行当的表演同样具有“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特点,它以刚中寓柔的武术体魄和精湛的技艺当成独特的艺术方式,融入外在的艺术语言,传递人物内心的情感,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舞台形象。
一、武旦简述
武旦属于旦行的一类。大部分是扮演比较勇武的女性,例如:江湖中的女侠,以及女将,在表演中,武术和特殊技能的使用被强调,功夫戏以前没有武旦,在清朝中期以后,随着戏剧的衰落,为了生存,专业的昆班逐渐吸收了高腔以及京剧“金戈铁马”的一种武戏,武旦的这一行当由此应运而生。
一般情况下,武旦在舞台中表演时,较少使用鞭子,通常使用双头短刀马旦枪这一道具,也称之为“冰串”。鞭属四棱,缺少弹性,如果演员向空中扔一圈,掉落的时间则太短,所以难度较大。但是双头短枪自身就拥有弹性,两侧的枪缨子拥有称劲,所以当头部下降时很慢,效果也很好。
二、对武旦行当艺术形象塑造的分析
(一)武中包含一种柔
武旦顾名思义,“武”为主,并且属于武旦的灵魂,同时是武旦的基础,“武”是戏剧舞台形成武术艺术形象的前提,“武”是形成武旦的重要因素。因此,戏剧武旦演员,首先应该具有极为扎实的基本功,如:腰功、腿功等,并且熟练掌握剑、枪、剑、兵器等18种道具的应用技巧,熟悉各类并且的灵活运用于对打套路,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戏曲舞台中塑造武旦艺术形象时,最大程度的展现武旦中“武”的部分。在武旦中“旦”是辅助部分。“旦”是女性在戏曲舞台艺术上的职业,所以必然有其温柔的一面。所以,武旦演员不但需要拥有修长的身材,并且应该具有苗条的体型与柔软的身体等良好的自身条件,更为关键的是应该具有足够的演技,知道如何读剧本,理解剧情,理顺人物之间的感情基调。这样才可以在表演时,不但具有熟练的武术,并且应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的眼睛传达感情和柔软的身体、台步等,在体现武旦英勇威武的过程中,对女性温柔多情的部分进行恰当的流露。
(二)柔中包含了刚
武旦可以分为长靠武旦与短打武旦这两种。长靠武旦通常在戏曲中表演较高层次、较强的武术、担任三军总司令、女将军或元帅的人物。例如:《穆桂英下山》中穆桂英。而短打武旦往往表演具有较高武艺,善于和非正义作斗争,勇猛果敢,能够在关键时刻进入战斗,敢跟敌人拼死一站的女人,具有强烈巾帼豪气,例如在《打焦赞》中的杨排风、《三岔口》中的孙二娘等等。不管是长靠武旦或者短打武且,都属于武旦行当,所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年轻女子,但是其都具有温柔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柔情和青衣,花旦的柔情是不同的,其主要是因,武旦所体现出现的人物大部分位女中豪杰,义薄云天、超凡脱俗、技艺超群、嫉恶如仇的年轻女子,所有,她们拥有和一般女性不同的坚强性格。因此,虽然他们偶尔在心情好的时候会表现出女性“柔”气质,体现出“柔中带刚”。为此,演员在刻画武旦内心情感世界的过程中,就必须紧紧抓住“武旦特有的柔”,以此来最大程度彰显武旦的“柔中带刚”。
(三)刚柔并济
刚属于刚强,柔主要表示温柔与柔和。两者在形成对立的同时,又属于辩证的统一。在戏曲舞蹈武术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只有将“刚”与“柔”有机地、恰当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刚”与“柔”,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台艺术形缘。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取决于演员本身的条件、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表演功底。这主要是因为,女人的力量和男人的力量有本质的区别,女人的力量通常是建立在柔软的基础上。武旦行当是由女性饰演的,所以,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在塑造武旦行当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其主要为研究剧本,了解角色的年龄、身份、地位和自身角色的关系,对故事的情感联系理顺,在表演过程中以人物为基础为情节服务,利用自身条件、扎实的基本功与表演功底,使用身段、舞刀弄枪等18种技法表演技巧,体现迷人、动人的女性肢体语言,设计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手势,在舞台上创造人物的本质、精神和气质,将人物的性格、个性、故事情节以及情感色彩融于一体,不留痕迹,只有抓住人物的气魄和气质,才可以创造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并济的舞台艺术形象。例如:在《破洪州》内的穆桂英,在战场中具有杀敌如麻的精神却对杨宗保情深。
总之,武旦表演艺术的品格塑造原则主要是掌握人物的品格特征,充分了解技巧和戏剧的联系,只有身临其境,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才能演好戏,才能演好人,才能给观众一种更深刻、更高的精神感受和情感共鸣,把剧本和角色的灵魂充分、生动地展现出来,最大化表现武旦表演中精湛技艺的艺术效果,将更大的戏曲艺术能量带到武旦表演的舞台呈现中。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武旦之源阎派绵延——献给阎世善先生诞辰100周年[J].中国京剧,2019(08):18-22.
[2]陈圆圆.武旦的文戏——解读樊梨花[J].科技资讯,2017,15(08):219-220.
[3]罗娟.浅谈武旦教学之塑造人物[J].艺术教育,2011(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