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加强教学中的阅读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要求学校必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将具体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推广的一系列问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推广;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38-02
引 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为普遍的形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今,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有足够的重视[1]。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推广的含义与重要性,然后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期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推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含义与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含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含义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播学习阅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2]。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推广的意义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做简单的板书并讲解教材知识的形式,而是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和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灵活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主动探究文字的奥秘,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喜欢上语文课,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阅读推广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通往智慧的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技巧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价值观念。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吸收大量文学知识,并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对话,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进行阅读推广,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充实,才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让充满人生哲理的文字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4]。同时,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无法分割,加强阅读推广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素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现状
1.对课内阅读失去兴趣
如今,网络的发展使不少学生对课内阅读失去了兴趣,反而会沉迷网络小说、课外杂志[5]。事实上,学生之所以喜欢课外阅读而摒弃课内阅读,是因为课外读物大多是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小故事,以及与青春期相关的文章,其中不包含语文知识点,也不包括课内阅读中的教育知识,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存在。而课内阅读则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和语文学习方法,这些阅读内容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以致学生对课内阅读失去兴趣。
2.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生搬硬套、死记硬背[6]。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3.课外读物良莠不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推广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沉迷课外阅读的世界,而忽视了对课内阅读的学习。这样既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压力。
4.推广活动过于单一
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语文阅读推广活动方式简单,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学生长久关注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展新颖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将教学移至室外进行,将普通的课堂教学变成生活化的教学,这也是丰富语文阅读课堂推广活动的方法之一。
5.教师教学方式较为死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这是影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无疑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难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给语文阅读推广带来不利影响。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樣化,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不断调整、创新教学方式。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的策略
1.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推广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两个铁球做教具,亲自为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铁球是否可以同时着地。这样的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课文内容,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语文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分组讨论与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在网络上收集的朗读课文的音频,让学生听着音频默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散文阅读的方法。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文章,评比哪个小组的朗读最有感情。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课文类似的散文,并仿写一篇300字的散文,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的方法。这样能够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技巧的同时,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3.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网络上有很多小说、杂志等课外读物,这些课外读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网络上的读物良莠不齐,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帮忙筛选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从而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推广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毛流浪记》等优秀课外读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同学分享、交换,充实图书角的书籍储备。
4.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推广活动
多元化的活动是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要求教师改变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加强学生交流的同时,更好地落实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情境表演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为晏子组和楚王组,每组分别派出两名成员扮演晏子与楚王,再选出一位学生读旁白。学生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表演晏子使楚时双方尖锐的矛盾,让其他同学通过观看表演深刻地感受晏子的聪慧与机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多元化语文阅读推广的目的。
5.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深刻理解文章含义,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其通读全文,然后提问:“文章中写到了哪些亲人?在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文章中哪些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这些情感是怎样的?”这样,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语文阅读的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結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推广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推广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推广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示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胡灶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推广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34.
王彦力,刘芳兵,杨新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04):30-35.
苏晓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平蕾.农村小学图书室帮助学生提升课外阅读效果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
丁明秀,钱万成.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东疆学刊,2016,33(02):39-42.
黄小霞.小学语文低年级社区读书会实践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8.
作者简介:尚耿燕(1985.11—),女,甘肃平凉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