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茹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阅读能力的高低关乎着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模块,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活动,能够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探究
阅读学习在语文基础教育中占比非常大,阅读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作用,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好准备。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1.重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阅读强化为学生个体化的行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获得思想的启迪。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过程的乐趣,让学生自发地展开阅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对所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锻炼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之后,才会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通过有趣的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仍然处于好奇的阶段。通过阅读可以将缤纷五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具体开展建议
1.忽视朗读技巧,摆正阅读重点
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对文章都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但是也正是过于注重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往往老师会把重点放在读书的语调语气上。过于重视朗读技巧,就会让老师忽视掉有感情朗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老师应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方法,正确地运用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感觉。老师可以采用多重的朗读方式,比如让学生齐读或是接力朗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更好地感受到素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比如,在教学课文《老人与海鸥》时,先由学生整体进行文章朗读,通过齐读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名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比如,课文中的“连声鸣叫”和“不大一样”等细节描述,充分体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感情,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些细节描写,通过仔细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具有语言规律的,比如有些文章中,会接连出现排比句,以此来表达深层的情感,或是作者将细节性的描写发挥到淋漓尽致,让文章读起来情感细腻、真实饱满。无论学习哪种类型的文章,都一定要整理出属于这篇文章的语言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出了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读者也正是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发现,更好地感受文章的价值。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语言规律,以提高其阅读能力。
比如,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作者极尽细节地描写闰土的外貌。而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闰土的感情,也能够让读者对书中人物角色的形象有详细的了解。比如,文章中写道:“我想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小鸡……”这些描写让文章中闰土的形象更加具象化。除此之外,文章中还大量出现了色彩类语言,通过这一段文字描写,烘托出明快的氛围,从而表达出作者无忧无虑的情感。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能够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阅读和写作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积累,写作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模仿阅读文章中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此来发挥出写与读结合教学的优势。同时,学生可以对之前阅读的文章进行概要性的写作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全文,并且让学生对原文进行加工,模仿原文的句词和表现手法来进行仿写,从而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语文思维的形成与阅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意识到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合理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读好书,好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荆瑛.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