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什么东西最能够代表安昌古镇,那一定是这里的腊肠。腊肠是安昌最地道的风味小吃,为当地人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每每踏入安昌,扑鼻而来的是阵阵腊味飘香,映入眼帘的是沿街都挂满了的黑乎乎、油亮亮的腊肠子。
腊味,这种诞生在寒冬腊月里,散发着迷人香气的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食用腊味,至少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北朝大臣、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九》中,详细记述了灌制腊肠的方法。也就是说,至少在北朝时期,腊肠就已普遍存在于中原地区。而随着人口在往后历史中的不断迁徙,腊味也随之被带入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并在不同地区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
曾经,在科技匮乏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不得已的长期保存肉食的手段,古人发明了腊味。然而岁月如流,今天的腊味,在人们眼里,早已不仅仅是便于保存的肉干。尤其在冬季气候普遍湿冷的中国南方诸多地区,腊味这种凝聚了火与烟、阳光与风、时间与人情的味道,伴随着浓浓的乡情,已然成为人们年末岁初绕不开的味蕾记忆之一。
优酒良酱酿好肉
中国浙江省绍兴柯桥的安昌古镇是江南众多水乡古镇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同时也是商业开发力度较小的一个。古镇两岸古朴典雅的民居,与商铺由千姿百态的石桥连接着,桥下缓缓流淌的河水,岸上淳厚朴实的民风,相较于其它开发过度的江南古镇,这里少了些商业的喧嚣,多了些未经修饰的生活气息。
安昌的腊肠可谓誉满江南,这与其所在地理环境关系甚大。一来安昌历来为“酒缸”和“酱缸”汇聚之地,以优质的绍兴酒和产于仁昌酱园的纯手工酱油,为配料制成的腊肠滋味鲜香醇厚,略带甜味,油而不腻,为它处所不能比:二是古镇河道纵横,民居临河而建,多有檐廊,便于晾晒而又不被阳光直接照射,保证了腊肠不会因走油变质而失去原味。
百年制酱工艺
仁昌酱园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酱油厂至今仍延用绍兴传统制作工艺,制酱原料采用黄豆、麦粉。先将黄豆浸泡蒸熟,搅入麦粉,经发酵,再加水放盐,酱油一般定在清明前后蒸料、发酵,到伏天时晒酱,金秋时分制成。这门手工技艺代代相传,师傅传授七石缸作酱缸,在露天摆放,以前缸上盖的上竹编盖如今换成铁皮。酱油与甜面酱需要酿制6个月以上。仁昌酱园独特秘方工艺,更使它成为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
安昌师爷
带着腊肠闯天下
说到安昌腊味,就不得不聊一聊安昌的师爷文化。所谓的“师爷”,指的就是过去明清两代官僚的私人参谋。“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在师爷当中,名气最大,人数也最多的当属安昌师爷。作为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安昌人爱读书,会读书,有清一代由安昌镇走出的师爷达万余人之多。
当年安昌师爷们意气风发,乘着乌篷船离开家乡,沿大运河闯荡天下,立志要成为左右官场的政坛风云儿之时,随身都会带着安昌特产的腊肠。由于猪肉不能长时间保存,所以须先腌制成腊味,这样一来到全国各地出差办公之时就便于携带,随时都可以回味故乡的味道。作为当时绍兴的精英群体,安昌师爷们这样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家乡腊肠产业的兴盛与发展。
安昌师爷借助了大运河的便利交通,长期遍布于清代各地的府衙,并以其过人的谋略与胆识辅佐满清官员的政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政局与历史走向。据说,成丰年间,曾国藩初建湘军,与太平军接战连败,沮丧之余,写了份奏折向清廷请罪求援。奏折中写有“我军屡战屡北”一语,安昌师爷在誊抄时便将其改为“我军屡北屡战”。一字之差,事实未变,但气概全变,成丰皇帝见了这份奏折,不但不怪罪,反而夸赞曾国藩志气豪迈、忠勇可嘉。
腊味类别
安昌腊肠的制法十分讲究,必须在确保连日天晴的气候下制作,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在厚砧板上切成肉丁,以酱油、白酒、白糖搅拌好,再将肉丁经漏斗灌入猪小肠当中。其煮法也颇简单,只要洗净后蒸熟,切片装盘即可。
扯白糖 扯一段古镇过往
“扯白糖”是与腊肠齐名的安昌特产,同时也是许多安昌人儿时记忆里的美味零食。临河的屋柱上,绑上一根光滑的木棍,用铁皮包裹着,一只炉灶、一把大剪刀、一个勺子,这些便是制作扯白糖的主要工具。锅中放入1至2斤白糖,另加适量的水和柠檬酸,边煮边搅。待糖水搅成倒出不流淌、不烫手的琥珀色稠软状,再将其抛上木棍,拉、甩、拉、甩……周而复始。
粗大的糖膏条在手中上下翻飞,越拉越长,越拉越白,白得发亮,散发出陣阵醇香,宛若飞舞的银龙。最后用手搓成直径约1厘米的长圆条,用剪刀一截截剪下,就成了清甜可口、又酥又脆的扯白糖。
扯白糖的技艺据传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在安昌当地一度被称为“堕民糖”。所谓堕民,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指元明清三代,在浙江乃至整个江南地区境内被流放之人,包括有罪犯,以及元末明初残留在当地的一些蒙古人与色目人等。平民视堕民为“贱民”,其所从事之职业,均被贬称为“贱业”;堕民之举止行动,一概侮之为“贱相”。该族群长期被排斥于“士农工商”之外,不许应科举、不许与平民通婚。堕民遍布浙江各处,而绍兴是其最大的聚集地。安昌的彭家漤,就是一处堕民的居住地。而安昌扯白糖的技艺,正是发源于此。
坚守水乡传统之味
历史悠久的地方,往往会保留下很多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复杂甚至麻烦的手工技艺,腊肠如是,扯白糖亦如是。安昌的手艺人们,恪守着祖训传统一直繁衍至今。时光流逝情不变,正是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让这些极具年代感的水乡老味得以传承不息,成为安昌人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