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玉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观察能力则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技巧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应用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简要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分析,探究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观察能力 策略
观察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事物、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同样如此。学生通过对身边出现的事物进行观察,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帮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观察的细致程度将对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以及表达自己的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要考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户,学生通过观察这一手段对观察过的事物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对于世界的整体感官。正确的认知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要求。小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获取相应的学习和生活知识,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准。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了解观察对于小学生学习的意义,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观察能力。在教学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事物产生观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学习的兴趣。诸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文中就对春天的景色有一个细致生动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对于身边的春景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景色进行描述。教师通过文中描述的顺序探查学生的观察能力素养,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更全面细致的进行观察,提升观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把握,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审美水平和观察技巧。
二、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一)观察的事物需要具有代表性
观察并不是指盲目的观察,对任何事物都仔细观察不仅会浪费学生的精力,而且达不到观察水平的提升要求,观察应当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获取被观察事物中包含的普遍规律,达到高质量的观察效果。
观察物的合理选择,可以说关系到观察效果的显著与否,更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诸如在观察身边的劳动者时,就可以对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行观察,而不要对某一种劳动者重复观察。学生可以观察清洁工阿姨、学校的保安大叔、给同学们上课的老师、在写字楼匆匆出入的白领,通过对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观察,发现其中的普遍规律,认识到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教师在指导观察时还要注意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诸如前文提到的对于春天的景色进行观察,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春游的地点设定为植物园,帮助学生对植物园里春天的景色进行观察,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地点,则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挥则会造成阻碍。
(二)观察的目的要明确,不能盲目观察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当明确观察的目标,即学生进行观察是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不能够盲目地进行观察,或者说为了观察而观察。没有明确的目标,会使学生的观察陷入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观察不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观察逻辑,从而无法实现观察能力的提升。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果不能够明确观察的目的,那么观察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在观察时应当明确观察点,不同的观察点呈现出的事物形象也是有所不同的,从多个观察点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打下基础。
三、帮助小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一)在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全面观察
学生在观察时要想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要遵循一定的观察顺序,这种顺序可以是空间思维顺序,也可以是逻辑顺序,学生在顺序的指导下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如果不能遵循一定的观察顺序,则势必会出现观察盲点,对事物的观察会出现遗漏,影响整个观察效果。
最为普遍的观察顺序就是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诸如从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等。这样的观察顺序能够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总体的、仔细地观察,同样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这种观察能力的运用能够体现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内容对于事物的描写也遵循了一定的逻辑,学生在拥有观察逻辑顺序后重新阅读文章,能够充分理解作者的所见所思,幫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描写顺序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通过解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二)在观察时要着重注意事物的特征部分
学生在进行观察时还要注意事物的特征部分。人们的记忆往往是有限的,而观察的过程也是不可避免会造成遗漏的,因此要想快速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对于特征部位的着重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中,就是对特殊场景和事例进行记忆,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文章中的特征把握整体思想。例如,在学习疑人偷斧的故事时,学生就可以通过主人公在怀疑邻居偷斧时对邻居神态的描述,以及发现真相后对邻居神态描述的对比,凸显出文章的中心:主观成见会使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产生阻碍,帮助学生通过对特征点的记忆迅速把握文章整体。同时。学生在观察时,还可以充分运用联想帮助记忆,通过联想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方便记忆。诸如在学习《有的人》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将诗中描写的人物特征与平常积累的人物特征进行联系,了解作者想要赞颂的道德品质: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是一种奉献精神,联想到生活中的案例,如时代楷模杜富国,帮助学生了解奉献的价值。
四、总结
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明确的观察目标,遵循科学的观察原理,对事物进行有效地观察,帮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事物的主要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学周刊,2019,(20):73.
[2]沈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1):47.
[3]贾小伟.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57.
[4]王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5]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8) :132.
[6]万丽春.浅谈在小学语文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读与写,2007,(11)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