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棉
[摘 要] 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内容,积极建设乡风文明能更好地改善广西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现状,但因当前广西民族地区仍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进度。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广西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乡村人民对生活的美好需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广西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4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包含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乡村振兴是重要的战略指标。因此,建设乡风文明,构建淳朴友善的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是目前广西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策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治理促进农村乡风文化建设,通过依靠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持续性发展,并为农民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内容,完善农村的经济体制,以鄉风文明作为关键内容,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向与目的。乡风文明不但要以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还要尊重当地的特殊风俗习惯、特殊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活意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生活模式[1]。乡村文明建设就是让群众在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有意识地构建乡村文化,进而达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目的。
2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只有充分掌握目前广西民族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建设方式。目前,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等多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进度。
2.1 乡风文化思想宣传力度不足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对象是农民,但在广西,总共分布了12个民族,每个民族均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和风俗习惯,且大部分民族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在这些山区,教育覆盖面积并不广泛,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粗放管理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因此无法很好地理解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系统的规划和合理的宣传体系,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相关的理念未按照群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宣传出去,许多农民还未全完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损失是难以改善的,缺少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也未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2]。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现代农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此同时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在很多偏远的民族地区,废弃物中的电子垃圾、农药化肥等数量逐渐增加,但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影响,这些新产生的废弃物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处理,从而导致废水、垃圾等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2.3 法治文化不健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乡风文化,目的是通过法治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理念。目前,广西民族区域中的乡村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加之农民道德、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均揭示了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为有效改善以上情况,必须加强法律治理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对群众进行约束和警示,从而改善不良行为,构建和谐的乡风文化。
3 加强广西民族地区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乡村乡风文明的宣传
农民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与监督者,也是乡村乡风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乡村乡风文明思想传播,将培育群众乡风文明思想作为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在农村地区宣传、普及乡风文明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与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群众的乡风文明理念和文化素养,从源头阻断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群众的意识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其意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活动的结果。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生活环境也会有更高的要求,物质不再成为首要需要,良好的环境和乡风文化已成为评判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加强宣传,能逐渐提高农民的乡风文明建设意识,并可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
3.2 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广西正在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的政策,通过实施质量兴农、环境优化、文化兴盛、治理提升、惠民富民及体制创新“六大工程”全面推进乡风文化建设。其中,文化兴盛就是要着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但目前乡风文明建设仍是广西文化建设的短板。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建设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乡风文明建设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的现象[3]。部分地方村落共同体解体,德孝文化和诚信文化削弱,守望相助传统消失,邻里矛盾突出,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为乡村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特殊性。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晚于城市,由于受农村地理环境复杂、涉及地区广泛、资金投入力度等问题影响,加之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不齐全,为乡风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定阻碍。尤其是在生活、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后,环境污染和乡风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为全面建设乡风文明,需从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做起,通过构建配套的基础设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积极处理废弃物品,为农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乡风文化建设。
3.3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广西民族地区的文明乡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制约,主要包括居民的观念意识、制度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等方面。因此,在乡风文化建设过程中需依靠有力的监管制度与机制,通过构建良好的环境、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约束群众的不法行为等,全面构建和谐的乡村生活,从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3.4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构架乡风文化基础
乡村振兴人才是构建乡风文化的基础条件,广西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缺少青年与壮年人群,村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各类人才队伍的组建工作难以开展,且人员专业素养各不相同,实用性人才数量较少。因此,要重视人力开发,可以组建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可将“乡情乡愁”作为桥梁,吸引企业、教师、技能型人才等通过返乡下乡服务乡村实业的发展;可通过鼓励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专业型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加强乡村农业的发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而全面建设乡风文明。
3.5 将历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广西作为一片红色沃土,所拥有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足足有千余处,在构建乡风文化时,可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发挥红色文化精神,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前期基础设施的构建,开展集体验、观赏和教育于一体的实景演出,并以实景演出为依托,鼓励村民在周边建立农家乐,构建乡风文明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广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可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并与地方产业相结合,构建专属的文化品牌[4]。此外,还可通过建设专门的民俗风情项目,发展相关的旅游产业,既可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可促进文化产业的进步。通过乡风文化的建设,可让群众在共同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4 结语
自从广西民族地区开始实施乡风文明建设以来,农村环境与地貌均焕然一新,服务职能逐渐完善。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难发现农民的精神文化还未得到较大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稍慢于物质文明建设,落后的乡风文明在特定条件下会激化群体矛盾,因此要从多方面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农村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佳雨,冯瑞霞,周灵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研究:基于“中庸”思想[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5):308-311.
[2]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9-77.
[3]劉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0-39.
[4]胡银银,许静.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