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摘 要] 走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要举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使城乡关系发生重构,新型城乡关系逐渐形成。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城乡融合;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F299.27;F3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07-2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走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1,2]。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要举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如下。
1 辽宁省城乡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在总体经济稳步提升的情况下,辽宁省聚焦短板补弱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村集体发展“一乡一业”“多村一业”,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乡村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1.1 城乡经济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城乡经济发展持续稳步提升。2019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4 909.5亿元,全国排名第15位,增速为5.5%。2019年,辽宁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 191元,比2016年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从2016年的2 173.06亿、8 606.54亿、11 467.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 177.8亿、9 531.2亿、13 200.4亿元,增幅分别为0.22%、10.74%、15.11%。2019年,一二三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8.74%、38.26%、52.99%。“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拓展,品种更加丰富,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辽宁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省份,出口额一直位居全国前5位。截至2019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额51.4亿美元,涵盖154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种植业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和林果类产品四大类33个品种。辽宁省从事境外农业投资的企业41家,累计对外投资额超过2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农业资源掌控能力明显提高。
1.2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第一产业稳固发展、第二产业主导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共开展14个县(市)、28个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和8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探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19年,辽宁省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达到2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2.5亿元,吸纳就业9.4万人,带动原料基地面积16.55万hm2,带动农户46万户。培育壮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36家,其中国家级64家,在全国排在第7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人员11 620人,建有专门研发机构的龙头企业101个,其中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龙头企业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龙头企业8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年科技研发投入11.4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或荣誉的龙头企业96家,其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龙头企业37家。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226家。
2 辽宁省城乡社会发展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稳步发展。
2.1 城乡人口数量逐渐转化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城镇人口从2015年的2 952.0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2 963.0万人,乡村人口从1 431.0万人减少至1 387.8万人。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城乡人口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财政扶持政策的积极效果。2018—2019年,辽宁省财政筹措省级以上资金8.3亿元,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补助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支持推进特色乡镇建设,打造小城镇宜居环境。
2.2 城乡社会保障供给逐渐提高
2019年,辽宁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 02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 057.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 894.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 55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 342.5万人;参加失業保险人数668.2万人,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16.8万人,其中农民工4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89.3万人;全年39.2万城镇居民和60.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以上数据均比2018年有所增加。
2.3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渐提升
2019年,辽宁省医疗卫生机构36 029个,卫生人员39.19万人。网上预约挂号已成为患者的首选方式,医患关系紧张、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2018年,辽宁省城镇每万人拥有医师数量42人,较2015年增长16.6%,乡村每万人拥有医师数量17人,较2015年增加13.3%,城乡比为2.47;城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量104.5张,较2015年增长14.15%,乡村每万人拥有床位数量48.6张,较2015年增长23.47%,城乡比为2.15。可以看出城乡医疗水平均有提升,农村呈现出较快势头,但城乡差距依旧维持在2倍左右。
2.4 城乡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在城乡就业方面,2018年辽宁省城镇就业人数2 260.6万人,其中一二三产就业人数分别为711.8万、534.0万、1 014.8万人,城乡就业人数分别为1 050.2万、1 210.4万人。从就业趋势看,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最高,农村就业明显高于城镇。可见,作为农业大省,辽宁省第一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渐成为就业主体。
3 辽宁省城乡生活发展向好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城乡生活发展稳中向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3.1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2019年,辽宁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820元,比2018年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 777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108元,增长9.9%,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列全国第10位。
3.2 城乡居民消费稳定合理
2019年,辽宁省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 203元,比2018年增长3.7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 355元,增长3.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 030元,增长5.02%。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于城镇,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意识随之提高,带动了农村消费支出增长。辽宁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接近于全国水平。随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对商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消费方式由食物消费更多转向服务消费。
4 辽宁省城乡环境发展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大力开展农村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农村改厕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4.1 城镇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辽宁省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86万t,比2015年提高了20.02%,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2.83座。2019年,辽宁省城镇废水、废气、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同比上年均有降幅。各地级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高。
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截至2019年,辽宁省99.9%的乡镇、98.6%的行政村实施了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456万t,清理“三堆”113万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近年来,辽宁省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开工建设农村户厕27.2万座,竣工16.8万座。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在全省推广新宾县垃圾“五指分类法”,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90%以上行政村实现垃圾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51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2018年,辽宁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辽宁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實行废旧农膜使用量和回收量核定,回收率在80%以上。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城乡经济稳定增长,公共服务逐渐加强,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环境不断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辽宁省将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蔡继明,李蒙蒙.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9(3):55-57.
[2]彭玉婷.新时期下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9(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