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提升《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

2020-12-23 06:54文婷婷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提升路径应用型

文婷婷

摘 要:随着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到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接受过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基于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途径,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 政治经济学 教学效果 提升路径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应用型转型”成为地方高校的一个热门话题,高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转型,强调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课堂教学要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基于此,高校和教师以课程改革入手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政治经济学》是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抽象,内容具有动态性,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或疑难问题无法做到深刻剖析,再加上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如何使得《政治经济学》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基于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结合教学情况,分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课时间早,学时少,教学效果差

《政治经济学》的授课对象是我院的大一新生,但对于他们来说,刚高中毕业,还没有经济学的概念和积累,经济学知识非常薄弱,且院里招生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生,学生的学历背景差异很大,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文科生高中时期学习过《政治学》,所以在学习《政治经济学》里的知识点会感觉较为熟悉,但由于部分内容与高中经济常识有重叠,他们会认为不学也懂了。但对于理科生来说,《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太强,文字太多,导致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困难重重,有时会听到学生“不想上”“没兴趣”“难领会”“抽象”等。同时《政治经济学》学时只有30个课时,用的是马工程重点教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该教材有17章,学时跟内容搭配完全不合理,到期末也无法全部上完整本教材,无法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系统。因此,导致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学科,它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教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等,有很多抽象的专业名词,表述也比较晦涩,学生在心理上较为抵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部分理论与现实问题脱节,缺乏应用性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目标是传授给学生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政治经济学思维能力解决现实政治经济问题,基于此,课堂教学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期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太强,抽象、枯燥的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内容较为陈旧,没有结合当今的热点,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同时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强,认为实践课程才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四)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课程设置的课时比较少,《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以讲授为主,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无法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无法掌握其中的精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五)考核方式单一,无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政治经济学》是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采取的是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要依靠的是知识点的记忆,很多学生往往临时抱佛脚,考前一个星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过后容易忘记课程的内容,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较差,而且考出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独立院校转型背景下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课时间推迟,增加课时,提升教学效果。

综合来看,把《政治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较为适宜。要让学生对《政治经济学》有深刻理解,需要让他们先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性更强一些,对实际经济生活的操作性比《政治经济学》更具象,内容比《政治经济学》更直观和易懂。而且,我院开设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在批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一学期,学生先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经济学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对学习后续课程《政治经济学》,效果会比在大一学期更好。由于《政治经济学》内容较为抽象、难理解,要增加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该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消化。

(二)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和努力地钻研教材,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编制合适的和典型的案例以增强课堂讲授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可结合国情,将我国现今热点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此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的学术界有关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增强理论说服力。

(三)强化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科的实践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案例分析法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联系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层层剖析,启发学生思维、激发认知需求。同时邀请地方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济部门的工作者向学生进行现场讲解某一专题,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且还可要求学生将现今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撰写科研论文并提交。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填鸭式”这种单一的教學方法早已不适用现今的教学,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研讨式、自主性学习。可通过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互动教学法、问题导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从更深层面探求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可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五)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考试是检测《政治经济学》期评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段考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情况,占据30%,段考占据20%,期考占据50%。要把注重结果考核的方式改成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可提高到50%,段考比例为20%,相应缩小期末考试比例至30%。同时在闭卷考试中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增加辨析题、分析论述题等题型以对学生全方位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清娥.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学课程地位与教学方法的思考[J].《资本论》研究,2019(15):188—195.

[2]卢映西,王秀辉.新时代财经类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9(03):134—136.

[3]李晓慧.政治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6):278—280.

[4]徐雪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79—80.

[5]李爱.高校政治经济学设置及教学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9):140—142.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提升路径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自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