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颖倩 程桂林
就小学音乐课而言,情境创设课堂对于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思维十分重要,本文就小学音乐情境创设课从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感受民族风格音乐两个角度入手,通过两个小学情境创设课的案例来梳理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一:全体同学参与音乐创编合作
这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教学内容为《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为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教学难点为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且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情境创设与导入部分,提问的两个问题为:1.十二月下旬我们即将迎来什么样的节日?学生回答“圣诞节”2.冬天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在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回答“火锅”。紧接着欣赏雪橇图片,提问:1.图片上的是什么?2.什么拉着雪橇?3.雪橇的用途是什么?通过情境式想象引导学生回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
在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部分,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圣诞老人钢琴演奏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画面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且钢琴炫技版本让学生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教师让学生看着歌谱与老师演唱歌曲,教师逐句范唱、学生跟唱。同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歌曲情绪是怎样的?2.段落是怎样划分的?紧接着,请学生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学生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进入创编环节,此部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协作能力。教师说:唱的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随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铃铛、沙锤等乐器,让学生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来表现歌曲。学生创编动作,一起表演。教师可以有动作的示范,引导学生有较好的小组表演。最后,教师播放英文原版的这首圣诞主题的歌,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表达。
反思:本节课是音乐创编课,《铃儿响叮当》本身歌曲学生较熟悉,在授课时要注意教唱环节的简洁,突出重点。同时,授课时的语言组织需要进一步去推敲,不可过于死板或幼稚,要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段。在导入环节需要紧扣教学内容去设计,一种方式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另一种是通过圣诞节来历这种知识拓展来导入,这样就会避免提问“冬天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的时候,学生回答“火锅”这类答案,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发散性思维强,容易导致课堂的失控和偏题。欣赏雪橇图片的时候,避免提问“图片上的是什么”此类直接的问题,会有些局限。可以提问“看到这个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给学生的空间更大,不会太局限,知识性拓展也较方便。雪橇的用途知识拓展可以通过情境式想象。
在新歌《铃儿响叮当》教学部分,在看完钢琴版本视频结束以后,可以呈现歌谱中乐曲的节奏型和难点,教师要示范节奏型,通过唱、拍手、划拍等方式要把歌谱中的重难点突破了,这样学生不会对歌曲细节部分模糊。同時,谱例要配套,可以在歌曲听赏环节中分发教具。在创编环节,学生创编好的地方要予以详细的点评,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这样去表达。创编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动作的一些示范和引导,不然学生会拘谨或者抓不准方向。在分组演唱表演协作环节,可以一组唱一组创编设计这样来组织。班里有个女同学总是低头,问及原因,她说:“因为胆子小,不敢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主动给予鼓励以及配合小组其他学生将其融入进课堂,创编过程主要是思考音乐的情绪与表达,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内向或是胆小的学生是需要教师进行注意以及积极引导的。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下,老师多加引导以及主动协助学生们的合作以及动作的展示引导,很快就会融入到音乐情感中,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擅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重要的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案例二:全体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风情与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本堂课新歌曲《草原上》2.在学唱掌握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动作表演歌曲《草原上》3.重难点:四分音符、二分音符4.内容:学习用器乐演奏歌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多角度与歌唱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习歌曲《草原上》,投入感情认真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音乐风格与风情。2.引导学生民族风情的舞蹈动作或简单的跟随节奏的动作展示,需要学生肢体活动的融入和表演,不可以仅仅是教师的讲述3.通过游戏的方式,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进行重点的攻破,其中要注意反复练习巩固4.教师通过示范以及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器乐来进行歌曲展示,其中注意技术难点。
教学过程:1.随歌曲进行小组动作的自行创编,要求需要跟着节奏节拍与歌曲情绪,教师注意课堂的整体性,不能混乱。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温故、疏导,以及对新歌的引导工作3.进行器乐的基础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1a、mi三音进行练习)
在导入部分,(用课件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的图片,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一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牛羊相伴,老师接下来给你们唱一首歌。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让学生回答,由此联想到什么场景,脑子里会有什么画面?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导与示范。
在学习歌曲部分,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跟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器乐来表演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用中速、舒展的歌声演唱,在唱的同时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对草原的赞美之情。教师随后在课堂中展示出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利用进行小组形式的创编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表扬与点评。
本节课结合了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高训练,将国外音乐教学法落实到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将民族风情主题引进小学课堂中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需要较好地引导否则学生的兴趣不会很高。编创环节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教师在介绍内蒙古大草原和风土人情时,注意授课语言的生动性,否则会显得枯燥。因为创编环节学生很容易混乱或者拘谨,教师要有很好的纪律组织和引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好能掌握柯尔文手势的学生可以跟得上,教师需要注意跟不上或者对于柯尔文手势掌握速度较慢的学生的课堂进度。整体来说课堂较为丰富,在进行教学时要平衡知识传授和课堂风趣性的平衡,符合学生接受度与学习目标,需要教师较好的授课能力。通过本节课内蒙古民族的舞蹈与风土人情,可以拓展其他民族的风趣的文化与传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风情主题的热爱。学习音乐不仅是陶冶情操、感受音乐情绪,同时也是美育培养与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目标。
情境创设是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小学音乐情境课教学,从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感受民族风格,音乐两个视角入手,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在这有趣而生动的课堂中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教师在创设中提高教学水平,且不断反思、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
本文为扬州大学2019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建设项目《音乐家与作品文献分析案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