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统整“发现更美的自己”案例分析

2020-12-23 09:40李瑞萍李卫娟崔守坡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手工梅花古诗

李瑞萍 李卫娟 崔守坡

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全貌而非碎片化的样态呈现,学习者获得的应该是整体的认知。然而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却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采取了近乎肢解的方式进行传授,最终剩下的只是知识的拼凑。鉴于以上的思考,站在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考虑的基础之上,我们选择了课程整合,使分科间被割裂的知识产生融合,学生在接受时是整体性的感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让这融合后的知识通过成果的展现转化为孩子们的能力。

1 课程背景

2010年我校挖掘和打造当地文化,将韵泉文化定位我校的校园文化,韵泉文化又名琴堂文化,王琴堂,字韵泉,号啸山,邯郸清末最后一位进士,是邯郸县志的第一位编纂人,邯郸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他笔下的梅花,被称为“邯郸三绝”之一,“博学”、“尚实”是他一生精神的集中体现,阳光实小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梅花精神的博学,尚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小演说家”是我校已见成效的特色教育,从课程整合实施之初,我们就努力将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校园文化、特色教育有机结合。第一次课程整合项目“我的校园,我的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第二次课程整合实践“树叶的童话”中,我们开始再次考虑课程的实施形式,怎样有效的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实现目标一致的有效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有效融合。2017年底,2018年初,我们开始了对课程统整的再次探讨。

2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18个方面的能力养成。通过课程的开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相关能力的培养。

3 课程计划

课程的实施形式:走班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进行相应的走班学习。走班制的大课学习和分科教学的小课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确立小组:立足于教材的综合要求、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教育有效结合,确定小组学习的目标及任务。设立8个小组,分别为:演说组、手工组、英语组、音乐组、体育组、书画组、科技组、和数学组。

教师分工:为促进教师的有效配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对教师进行分组(24位任课教师,分为8个小组)。分组完成后,要求各组教师在小组负责人的组织下以结果倒推式的方法进行备课,同时做出自己的招募令。在最后舞台展示的有效引导下,有步骤的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每周四下午,五次大课完成,第六次展示。

成果展示:“阳光正好,梅开演笑”之发现更美的自己大会舞台剧汇报演出。

4 课程实施(以演说组、创意手工组、音乐组为例):

第一:演说组

教学目标:

明确演说的概念、特点、分类;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基本特点、作用、技巧;演说者的心理素质;实用口才技巧。

1)学习能力:口才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能力。

2)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思维训练、沟通能力、智力潜力。

3)人格养成:性格养成、竞争意识、乐观精神、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让孩子大量阅读并背诵经典书目,了解国学文化的精髓,引导孩子们走进经典,爱上诵读,让学生享受诵读的快乐!

第二阶段: 举行演说竞赛,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声音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演说形式,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展示更美的自己。

第三阶段:根据孩子们选择分成不同类型的节目,选取恰当的内容排练节目并将之容纳到国学讲堂中,由小老师引领并串联节目。

第四阶段:对节目进行精雕细琢,从细节上纠正孩子们表演上的弊病,使每个孩子表现更美的自己。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和练习,使每个孩子都能站到舞台上,积极、自信、勇敢地表现自我,传达一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精神。

第二:创意手工组

开设“创意手工”课程是树立大课程观,构建大课程体系,深化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可以促进国家规定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素养目标:

1)让孩子们喜欢参与创造性手工制作活动,能在各种材料及各种表现形式中主动创造。

2)在制作活动中,乐于探索,逐步形成孩子们的艺术创造个性。

3)提高孩子们的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作品。

4)提高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能力目标:

手工是一门发展儿童动手能力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手脑结合的能力为目标。

学科目标:

1)有目的的掌握常用、实用的手工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举一反三能力。如,制作数量上的举一反三,材料选用上的举一反三,造型装饰上的举一反三,色彩线条的举一反三等。

2)掌握一定手工设计、制作规律和制作技能,具备一定造型实践能力,养成并提高。

3)将学到的手工知识和技能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实施过程:

1)剪纸课程。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使学生对纸的艺术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剪出小小梅花。

2)超轻粘土课程。我们利用超轻粘土与纸盘、各式各样瓶子、还有白色泡沫板相结合的一种手工作品制作,学生通过搓、捏、贴、团、接等方法,将手工作品呈现给大家。

3)梅花枝制作。与上节课超轻粘土梅花的制作相承接,可以收集自己喜欢的树枝也可以动手制作树枝,再与梅花相结合,制作出惟妙惟肖靈动的梅花枝。最后孩子们合作完成了梅花树的制作,为校园文化添光增彩。

4)时装秀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启迪孩子们对保护环境的认知,也开动大脑,把废旧物品通过材料,拼接,缝纫等。

在“梅开演笑”的大主题之下,我们让学生通过剪梅花(将对称的数学知识运用其中),捏梅花,加深对梅花的了解,同时又融入了相关的美术手工知识学习,最后将其与舞台展示相结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第三:音乐组

学科目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能力目标:古诗新唱用歌唱的方式让学生去记住诗词的内容,领悟诗词的意境,达到记忆、理解、鉴赏的三重目的。

素养目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读:配乐朗诵古诗作品,体会古诗与音乐相结合的意境。了解作者及古诗含义,为有节奏的读古诗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赏:听赏音乐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情绪表现手段等。提高音乐鉴赏兴趣,启发带动学生的演唱能力。

第三阶段,唱:学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意境,最终达到比较熟练地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可以灵活运用主题音乐的曲调。

第四阶段,创: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创编。在分组创编中,体验创编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第五阶段,演:根据古诗歌词内容创编设计简单舞蹈动作,教师进行简单指导,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创编能力,表演能力。

5 总结

本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校园生活,开拓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间交流合作。小梅花学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发现了更美的自己。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阳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手工梅花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手工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