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桦 白利民
洛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洛川县城以北10公里处的冯家村,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洛川会议”。今天的洛川,是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洛川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苹果产业助民富
金秋十月,走进“中国苹果第一村”——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树梢,又是丰收的一年。“这些矮化密植园才挂果,每亩收入就超过3000元,将来到盛果期,收入还要再翻几番!”阿寺村党支部书记李保银指着连片的矮化密植园自豪地说。
阿寺村是洛川“苹果之父”李新安的故乡,也是陕北苹果的发源地,从1947年李新安引进苹果种植以来,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全村果园种植面积达2850亩。
2018 年,洛川县开始大力推行矮化密植园,阿寺村率先挖除效益低的老果园,建起全县第一个大规模、高标准的新型矮化密植园。“一开始群众不理解,强烈反对,但得到实惠后,都理解了。”李保银说。阿寺村还借县里推进果旅融合、打造“中国苹果第一村”的机遇,引进游乐场,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商店,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万元以上。
阿寺村只是洛川县发展苹果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洛川县85%的贫困户都有苹果园,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亿元,通过产业扶持提高贫困户果园管理水平,贫困人口年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今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9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我们咬定苹果产业不放松,实现了一业兴百业兴。今后,我们要坚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洛川苹果打造成为陕西苹果的‘代表符号和全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让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说。
乡村振兴村变美
洛川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累计改扩建乡村公路435公里,硬化农村巷道438公里,实施农村电力改造提升项目73个,全县农村动力电、通村路柏油(水泥)全覆盖。持续开展“八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县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32605座,回收废弃果树枝条30万吨,废弃反光膜1900余吨。绿化美化村庄88个,农民群众的庭院卫生得到有效改善。
土基镇黄连河村是典型的洛河峡谷村。近年来,黄连河村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一户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路四通八达,一盏盏仿古式路灯整齐排列,一行行树木郁郁葱葱……短短几年,黄连河村变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致富产业旺了、就业机会多了、村容村貌变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就业,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借助洛川的产业优势,把洛川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信心满满地说。
党建引领奔小康
“现在我们村的光景好过多了,村集体一年少说也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在别人面前说话也硬气。”站在村办纸管厂的车间,听着机器的轰鸣声,看着工人忙碌的身影,旧县镇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怀忠乐呵呵地说。
王家村能从几年前的落后村变成现在的先进村,归功于村党支部的建强。洛川县以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创新推行“党建+”模式,让党支部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先后培育合作社523个,家庭农场44个,培养职业农民676人,73个贫困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把舵领航作用,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不竭动力。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为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攻坚队,洛川县尽锐出战,全面调动各方精干力量投入脱贫攻坚战,建立“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体系和县委常委会定期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向全县73个贫困村和123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工作队,全县2303名干部结对帮扶3493户贫困户。
为激励一线的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中,洛川县制定出台了《洛川县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洛川县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干部、历练干部、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先后有59名第一书记受到提拔使用,23名第一书记、1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11名村党支部书记受到省委、市委表彰。
党员干部走在前,脱贫攻坚就不难。在驻村帮扶干部沉下身子領着干、第一书记不遗余力带着干、包村干部勇于担当争着干、村两委成员热火朝天主动干的感召下,贫困群众自身造血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由“要我脱贫”变为了“我要脱贫”,由“站着看”变成了“跟着干”,形成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年底的4.89%下降至现在的0.66%,累计实现脱贫3493户10772人,73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