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成语“山思而后行”有什么问题吗?有,“三思而后行”的“三”写成了“山”,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要认知思考,然后行动,尤其重要的事情更应如此。我们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不仅要“三思而行”,更要像山一样的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去寻求答案。
二、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表达的观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本文中以小见大的写法,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嗥叫( ) 驯服( ) 蔑视( )
迸发( ) 湍急( ) 艾蒿( )
扳机( ) 饿殍(莩)( )
蜿蜒( ) 毛骨悚然( )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3.这声嗥叫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明确】
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悲鸣,更是它反抗的号角。
4.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有哪些人、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读第2、3段,可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明确】
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
①“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还有“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
②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思考。
四、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1.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读4-6段。要求:用文章里的原话来回答)
【明确】
以前:
“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肆意猎杀
后来: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
“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负罪感
2.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读7-9自然段)
【明确】
山坡,皱皱巴巴
——灌木和树苗死去。
——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成白色。
——山在对鹿的恐惧中生活,草原几十年得不到恢复。
——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
五、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1.找出最后两段富有哲理的句子,并想想这些句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
①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如果人类不懂得客观地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主宰,人类必将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把未来葬送。
②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我们要的安全不该只是当下的,要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③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是原生态的。应该说荒野中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的,彼此之间是平等与和谐的,存在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这句话给我们警示和借鉴意义,告诫我们要保护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
2.山在思考什么?
【明确】
①人不能主宰自然,人与自然平等,人、狼、山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②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③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3.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呢?
【明确】
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是高于一切的主宰,为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都是因为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4.怎样像山那样思考?
【明确】
深刻地、客观地、长久地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拓展阅读
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并且有和谐存在的理由。请看美国杰出的自然文学作家约翰巴斯特对鸟啼的描写。
(投影展示:雄鹰在高空盘旋时发出的那种挑衅的尖叫声,潜鸟发出的野性的嘶鸣声,鹤的喘叫声,麻鸠的喧嚣声,老鹰狡猾的咆哮声,群徙的野鹅发出的仿佛从午夜天空倾泄而下的巨大的嚎叫声,或在海滨,在新泽西乃至长岛的海岸边,成群的海鸥在海滨上空盘旋或向激浪俯冲下去时长久反复的低吟声,曲折低回、刺耳的尖叫声,像暴风雪中的风一样高低起伏不定。所有这些禽鸟发出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比任何单纯婉转的鸟鸣更受欢迎,因为它们还保存着粗糙、不受驯服的大海和森林的特征,令人联想到瓦格纳由鸟类交响曲谱写而成的音乐。)
师:看了这段描写,请大家说说自己对这段文字的感受。
生1:任何生命都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不管它的声音是难听还是好听。
师:有点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味道了。希望你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不断获得智慧,成为庄子的知己。还有谁有自己的见解?
生2:只要我们以一种平等之心看待自然界中的事物,我们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美,包括原始的、粗砺的美。
师:“两个黄鸸鸣翠柳”式的优美值得欣赏,原始的、粗礪的美同样值得欣赏。希望我们能用平等的、包容的心态去观照自然,发现大自然多样的美、别样的美。
板书设计: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生态思想,从而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以品读重点语句来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重视环保,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观点。
王葵葵,山东省枣庄八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