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探讨

2020-12-23 04:18伍兰萍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桑枝技术栽培

伍兰萍

【摘   要】 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够拓展栽桑养蚕生产链条的价值,且所栽培出的食用菌农药残留量少、成本较低、生产适应性较强,优势较为明显。本文主要对利用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索优质的生产配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最佳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桑枝;食(药)用菌;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12-0036-37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ulberry branch edible fungi can expand the value of mulberry cultivation and silkworm rearing production chain, and the cultivated edible fungi have fewer pesticide residues, lower cost, stronger production adaptability and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edible (medicinal) bacteria by using mulberry branch was analyzed, the high-quality production formula was explored, the experience was summarized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the b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as obtained.

[Key words] mulberry branch; edible (medicinal) bacteria; cultivation; technology

桑枝条作为栽桑养蚕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为蚕桑产业创造的价值不容忽视,每年桑枝的产量约占60%以上,利用桑枝生产食(药)用菌的优势十分突出。自食(药)用菌备受市场关注以来,以桑枝为主要栽培原料的生产技术也不断被实践、运用,对该种栽培技术的探讨是当前大势所趋。

1  桑枝的营养价值及栽培体系

1.1  桑枝的营养价值

食(药)用菌的生长仅依靠培养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即可存活,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其主要营养物质为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等,而桑枝恰好包含以上几种营养物质。在栽培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包含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稻草等,桑木屑的营养成分相较于其他几种材料而言营养价值更高,粗蛋白质量及粗纤维含量非常适合食(药)用菌的生产[1]。

1.2  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体系

食(药)用菌的栽培方法较多,按照生长物料与培养方式可分为段木栽培、代料栽培两种。其中,段木栽培以菇树为主要原材料,将菇树截断、搬运到一起,接入纯培养的菌种,在栽培场地统一进行管理、培育。代料栽培是一种新兴的栽培手法,代替了传统段木栽培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工业下脚料等作为原料进行食(药)用菌的栽培。代料栽培技术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簡单,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上备受关注。

桑枝段木的直径较小,单枝栽培无法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且桑枝栽培的缝隙较大,无法为食(药)用菌提供充足的营养,因此发育时间较长,占用过量的人工与土地。在上述两种栽培体系中,桑枝更适用于代料栽培中的熟料栽培技术。

2  桑枝生产食(药)用菌栽培技术

2.1  常见栽培技术的分析

食用菌栽培基质包括主原料与辅助原料两个部分。主原料中比重较大的是有机物质,辅助原料中的氮量、其他矿物质元素较高,可调节养料的氮碳比重。食用菌代料栽培技术中,常见的主料包含木屑、农作物桔梗、棉籽壳等。以下以木屑为主料对食(药)用菌栽培技术进行剖析。

2.1.1 工艺流程  桑枝杆进行粉化后预处理,配料;装袋进行灭菌,接种;培养菌丝、出菌管理、采收、包装、出库、进入冷库保存。

2.1.2 栽培技术分析  优选新鲜、无其他颜色霉变的桑枝杆,利用5-6mm的筛网进行粉碎,将粉碎完毕的桑枝屑进行晒干或烘干,保持在干燥的环境下储存。桑枝屑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十天左右的发酵堆沤,利用2%的石灰水以料水1:1.6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桑枝屑堆成长方形,并于中央打孔,便于增氧、排臭。每隔2-3d翻堆一次,直至桑枝屑软熟并呈现出棕褐色。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按照严格的配方比例进行配料,主料桑枝粉、辅料米糠、石灰等,按照相应的比例现配现用,勿提前润湿、建堆。将等量的辅料与等量桑枝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将等量的混合物与等量桑枝粉再次进行混合搅拌。检查混合物的水份与pH值,若紧握后指缝有少量水珠但不滴落,指缝无水珠但手掌有水印,则表明水量合适。反之,若指缝间的水珠滴落则表示水量过高。应当等待至多余水份排除后方可装袋。pH试纸测试混合物料的pH值,小于7.5需加入适量的石灰粉混合,直至pH值在7.5-8.0之间即可[2]。

混合料的水份与pH值达到要求后可以进行装袋工作。在装袋过程中,其松紧度应当适中。将菌筒内的大部分空气排除后,在袋的一端1.5cm左右处缠绕3-4圈打活结紧绑,装入常压灭菌房消毒处理。装好的菌筒不应多层长时间堆放,应当及时放入常压灭菌房进行消除灭菌处理。调节锅炉水位,保持锅炉内压力在0.25-0.3Mpa,16-20h左右,第二天趁热将菌筒搬入接种房。

在接种房内,菌筒要成行排列,每行叠放5-6层,冷却后待用。利用适量的高锰酸钾浸泡橡皮圈2h左右,捞出晾干备用。关闭接种房门窗,进行消毒处理,在接种前再利用紫外线灭菌30min左右,在接种的全程都要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且接种完毕的菌筒应当在第一时间搬运至培养室。

在培养室中对菌丝的培养进行管理与观察,如果在观察期发现其中被污染应当及时进行隔离排放。如姬菇,自接种之日起20d左右便能够长满菌丝,5-7d后可以排菌墙淋水出菇。当菌丝完全长满后,叠层排菌墙,保持两端封口纸湿润,待菇蕾逐渐长达后,保持出菇房内的空气湿度在90%左右,当菇长至适当大小时便可以进行采收。在采收过程中将残留的菇脚或小菇去除,保留,再次栽培。将所有处理好的菇按照等级打包分类,放置在冷库中进行保存。

2.2  食(药)用菌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2.2.1 桑枝的粉碎与处理  桑枝粉碎设备包括切片机、锯粉机等,切片机切出来的碎片较大,需要利用粉碎机进一步实施粉碎操作。锯粉机则能够通过锯齿的高速旋转直接将原料粉碎。根据以往经验,要选择半干的桑枝条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桑枝条晒干装袋备用,尤其是夏伐的桑枝条要即时晒干,以免发霉变质。

2.2.2 菌种分类  食(药)用菌的生产与繁育需要大批量进行,因此要保证菌种的质量与数量。菌种包含固态与液态两种,但其生长方式都为逐级扩大发酵而成。当前菌种主要被分成母钟、原种、栽培种三个等级。一级菌种为母钟,二级为原种、三级为栽培种。一级菌种采用试管培养,二级菌种采用原种培养基,按照配方称料、灭菌、包扎后接种母钟。三级菌种可直接进行栽培。小规模的生产可选择二级菌种的栽培方式,接种后直接出菇。但如果大规模种植,则需要采取三级接种的方式。

2.2.3 选择与繁殖  不同的菌种生长阶段的需求存在差别,其生长阶段包含菌丝体生长与子实体发育两个阶段。子实体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初步分为低温、中温与高温三种类型。低温温度控制在24度左右,如香菇、金针菇、猴头、羊肚菌等。中温型最高温度在28度左右,适宜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左右,如木耳、牛肝菌、大肥蘑菇等。高温型的最高温度在30℃左右,适宜温度在24-30℃,如灵芝、长根菇等。因此,桑枝生产食用菌时要根据出菇时间来选择菌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出菇时间等相关因素来选择种类。

2.2.4 装袋及灭菌  按照培养基质及配方,按所需比例进行混合机与水进行搅拌。在保证含水量的合理性后,装袋过程中既要保证其通风情况,也要尽量压实。装袋环节结束后进行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灭菌要采取先期尽快升温、中期稳定保温的基本原则,当装袋数量较多或菌丝生长能力较弱,需要将保温时间延长至24h左右。

2.2.5 培养与出菇  培养室应当遮光、干燥、通风,接种后的菌袋堆叠层数不宜过高,排放方式根据气温来定,要保持通風散热,防止高温,定期检查,保持湿度。当菌丝长满后,继续保持适度延长培养天数至10d左右,当菌丝充分成熟后移至室外遮阳棚,根据菌菇的类型采取与之对应的栽培与采收方式。最后,桑枝食用菌栽培要避免病虫害的干扰,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桑枝培养食(药)用菌的价值十分突出,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灭菌、装袋、栽培等工作,菌种的选择应当与当地实际情况及因素进行分析,做好菌种的栽培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丽莉.绣球菌液体菌种培养及栽培基质配方研究[D].2020.

[2] 张亚丽,赵书光,李 玉,等.杏鲍菇液体菌种生产及绿色高产         栽培关键技术[J].南方农业,2020(10):26-28.

(编辑:李丹)

猜你喜欢
桑枝技术栽培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油麦菜栽培要点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自然栽培的味道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