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020-12-23 05:49谢艳艳
乡村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

谢艳艳

[摘 要] 水资源是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能够维持人类的基本生活及生产活动,特别是可以支撑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各地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引入了信息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存在覆盖面积小、维修管理差及权责不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概念,分析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工程的工作人员提供建设管理及规划设计依据。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123-2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资源浪费[1]。机电一体化技術应用于农业生产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但在实际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宣传力度不足、维修秩序混乱及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效率不佳。鉴于此,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扩大农田水利工程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范围,科学使用水资源,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可称为机械电子技术,通常指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技术,同时还会涉及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因此其属于一项汇集工厂机械电子操作生产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动领域、计算机智能领域、电子传感系统检测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较多[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水资源使用的便利性。从机电一体化系统来看,机电一体化设备综合使用各项应用技术,根据系统的工作目标及使用功能可不断调整组织结构目标,重点涉及感知、智能、运动、结构、动力方面的组成要素[3]。机电一体化技术需处理各组成要素间的信息传递,确保各部分能够高效协调地工作。在物质运动及能量交换、接口耦合及运动传导的支持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能够综合集成各项技术,并有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通过控制微电子电路信息流,使用系统程序,推动能量与物质进行有规则的运动,充分完成高质量、高精度、低能耗的工作,提升运行的可靠性[4]。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能够完成多种复合技术项目,并可应用于多项综合性工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利于提升机械运行效率,保障机械稳定及高效运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力的消耗,优化工作流程。

2 农田水利工程中安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原则

2.1 组织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中安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首要原则,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地位,能够直接决定整体设备的安装质量。组织管理原则具体指安装团队具有较高的执行力,能够共同协调工作并及时响应。因此,在安装农田水利机电一体化设备时,相关单位需组建一支高效率安装团队,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团队内部组织可以进行快速有效地交流。组织管理原则的实施可以保障及时解决水利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准确且全面地传递真实信息,加快设备的安装速度。

2.2 质量管理原则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质量,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及使用周期具有重要影响,其关乎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5]。因此,工程负责人需牢牢把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及耐用性。设备的安装质量具体可划分为3个方面,第一,负责人应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图纸的质量。安装图纸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直接决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水平。图纸的设计者应保障安装图纸内容简洁,具有合理性,且能被施工人员看懂,甚至可根据设计思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第二,负责人需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质量。设备自身的质量水平对于安装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相关采购人员需严格把控设备及原材料的质量,购买符合施工标准的设备。而操作人员应在安装前对设备进行抽样检查,质量合格再开展工作,否则应退回产品。第三,负责人需控制安装过程的质量。安装设备的实际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装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杜绝私自更改安装方式及安装标准。负责人需把控设备安装后期的调试质量。安装人员应严格遵守安装要求,根据安装手册进行科学调试,不可以省略或者简化调试工作。

2.3 安全管理原则

为避免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遭受严重损失,安装农田水利机电一体化设备需注意安全问题,防范出现安全事故并排除安全隐患。为此,安装团队需保障操作的安全性。第一,应设置健全的安装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应在开始安装前,佩戴完整的安全防护设备,并在安装过程中定期检查安全保护设备的种类及功能的健全性。第二,强化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安装团队应定期为安装人员培训安全知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第三,巩固安全管理工作。安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安装中产生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消除安全隐患。

3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 宣传及应用的覆盖面较小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及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相比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比较落后。此外,我国农田所处的地理特点及气候条件比较复杂,部分地区难以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至今仍在使用原始的灌溉方式,致使水资源的使用率较低。由于缺乏完整且严格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应用机制,在宣传及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效果不佳的情况。

3.2 后期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需进行定期的维修及养护,但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中缺乏健全的后期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导致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则停止使用,或者频繁出现质量故障,阻碍了农田水利工程正常发挥作用。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若在设备安装或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则会对后期设备使用及农田水利工程产生不利后果。而不健全的后期维修管理制度导致难以及时发现机电一体化设备问题,易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

3.3 权责管理不清

各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水平不一,部分区域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情况明显较好。但部分地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及研究面临较多的问题。其中,权责管理不清的问题最为严重,如缺少专人管理,导致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比较自由化,难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农田水利机电一体化设备缺少完善的管理资料,无法开展动态化管理工作,难以查询到相应的购置情况、检修记录及运行台账,难以将管理职责明确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

4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4.1 因地制宜开展设备使用方法研究

为最大化实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价值,提高水资源使用率,农田水利工程人员需对实地情况进行考察与分析。一方面,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开展科学的环境测评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及操作便利性,统筹规划水资源使用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的调查報告,农田水利工程负责人应制定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建设方案,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4.2 统筹规范设备的后期管理工作

在现代技术推动下,农田水利机电一体化设备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水资源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协调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负责人应制定规范的后期管理工作计划。一方面,应安排固定的人员开展定期专项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备到维修部门,再进行针对性的设备修护工作;另一方面,应对易磨损的零件及部位缩短检测周期,并及时更换,以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4.3 建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档案库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大致可分为采购、安装、运行、维护4个部分。由于花费时间不同,每个管理阶段所需的人员数量及工作量均不同。对此,农田水利工程的负责人应详细记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信息,确保每一环节均有档案,便于后期查询并尽快开始工作。例如,维修部门可以通过查询购买档案,快速找到机电一体化设备零部件的规格及特性,并开展针对性的检修或更换。

5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大户,具有极大的潜在开发价值。科学使用现代技术不仅是推广先进设备的措施,更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在农业领域中积极推广并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可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优势,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对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9(16):218-219.

[2]夏热别提·哈不拉西.信息化系统在农田水利项目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10):148.

[3]杨吉续.水利工程建设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3):165,167.

[4]段怀臣.农田水利工程中低压管道灌溉的应用[J].当代旅游,2018(8):1.

[5]刘红坤,薛挺松,陆晨,等.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1):15-18.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机电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