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20-12-23 05:49孙守耀
乡村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

孙守耀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依托。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玉米田间管理主要涉及水肥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本文就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促进玉米高产优质生产。

[关键词]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89-2

玉米是吉林省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为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促进玉米稳产高产,不断提高玉米的质量,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水平,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概述

玉米生育期包括3大阶段,分别为苗期、抽穗期、花粒期(花期和籽粒期)。这3个生育阶段又可以划分为11个生育时期,如出苗期、三叶期、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开花期、吐丝期、籽粒形成期、蜡熟期及成熟期等[1]。玉米田间管理就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如根、茎、叶、花等生长、分化,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分别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从而为玉米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玉米产量和品质持续提高。

1.1 玉米苗期的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苗期主要是指玉米苗拱出土壤到拔节期。在此阶段,玉米苗较为脆弱,易受极端天气、病虫害、杂草竞争等影响。苗期的管理目标是苗全、苗壮、苗齐,因此要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查苗补苗,即在玉米出苗期间适时检查出苗情况,若遇缺苗要及时补种或移栽,避免因严重缺苗甚至断垄而降低产量。间苗定苗,即在幼苗3叶期,根系尚未扎稳时拔除多余的幼苗,以减少单位面积内幼苗间的竞争;定苗宜在五六叶时进行,去除弱苗、病苗,保留健壮幼苗[2]。中耕除草,是利用机械进行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有机质分解,同时清除田间杂草,促进玉米幼苗根系快速发育,提高土壤营养条件。

1.2 玉米抽穗期的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抽穗期主要是指玉米拔节至孕穗期。在此阶段,玉米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水、肥、光需求量最大。因此,要做好追肥、灌溉、去除分蘖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在此期间,自然降水量有可能无法满足玉米生长需求,需进行人工灌溉,增加土壤墒情。追肥,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根据玉米生长实际情况及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追施穗肥,促进玉米穗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产量。去除分蘖,即在玉米形成分蘖后及时摘除分蘖,因为玉米分蘖无法形成果穗,且会消耗土壤及玉米养分。需要注意的是,去除分蘖时要避免破坏玉米根系和主茎。

1.3 玉米花粒期的主要田间管理技术

花粒期主要是指开花至籽粒成熟。在此阶段,玉米果穗生长并逐渐成熟,其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期。因此,要做好水分管理、去雄、辅助授粉、补施肥料等管理,必要时还要进行割除空秆、扒皮晾晒等农事活动。玉米花粒期往往降水较多,田间积水易导致玉米根系窒息,致使植株倒伏。因此,要及时排涝,避免因积水抑制玉米根系功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去雄则是及时抽除玉米雄穗,减少对玉米植株的养分消耗,为雌穗提供充足的养分。辅助授粉,即授粉期间遇频繁降雨或高温等不利于花粉传播的情况时,应通过人工摇晃等辅助玉米花粉传播。在玉米籽粒形成及成熟期间,若遇玉米脱肥要及时补施肥料,促进籽粒饱满,促进干物质积累。此外,如果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差,可以割除空秆玉米,降低田间水肥竞争。

2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 中耕除草

随着玉米耕种的长期持续进行,加之轮作制度依然未全面落实,致使耕地土壤板结,影响土壤孔隙度和透气性,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因此玉米栽培过程中应适时中耕。中耕不仅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保肥、保墒、保温,稳固幼苗,同时还能清除杂草,消灭地下害虫。中耕可在玉米1叶期、3叶期分别进行,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机械耕作。中耕时要按照幼苗高度和地块情况,设置适合的深度和机具型号,既要做到松土又要避免损伤幼苗根系和茎叶。

2.2 科学施肥

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肥料养分,需加强施肥管理,保证玉米所需养分。除在整地时施入基肥和播种时施入种肥外,还需视玉米生长阶段追施肥料。追肥主要分为攻秆肥、攻穗肥和攻粒肥,分别对应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以满足玉米根系、穗分化、籽粒灌浆的肥料供应。施肥以深施基肥、施好种肥、灵活施用追肥为原则。

追肥时,首先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掌握土壤肥力情况,有针对性、均衡地补充养分。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入磷、钾及微肥,科学补充微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促进玉米尽快成熟。攻秆肥、攻穗肥可根据玉米长势弱提早追肥,可开沟施入,也可结合中耕培土追肥。追肥时,深度、距离过大则不利于根系吸收,过小则易造成烧苗,施肥深度应控制在7 cm,与植株距离7~10 cm为宜,从而保证玉米根系能有效吸收利用养分。不建议在土壤干旱时追肥,应关注天气变化,雨前进行施肥,如有灌溉条件,追肥后要及时灌水。玉米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可开沟追施攻粒肥[3]。

2.3 节水灌溉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各生长期需水量并不均衡,苗期需水量不大,拔节期则较多,而抽穗期达到需水高峰。在此时期如遇干旱天气,则需适当灌溉,以此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目前,吉林省玉米栽培地区大多仍属于雨养农业,依靠自然降水实现对水分的补充。部分地区虽然建设了节水灌溉系统,但随着种植业结构性调整的推进,部分节水灌溉地块调减了玉米种植面积,转为发展其他粮食作物。在此前提下,应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以增加人工灌溉玉米种植面积,降低灌溉用水量的同时实现更加科学的灌溉。

2.4 清除杂草

雜草会与玉米争夺水分、肥料和阳光,还会传播病害和虫害,破坏田间生态系统。当前,玉米田间除草主要有3种方式,即人工除草、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是目前最常用的除草技术,分为封闭除草和苗后除草。封闭除草是在播种后喷洒化学药剂,预防田间杂草的发生。封闭除草要求喷洒均匀一致,不漏喷不重喷,既节约成本又提高防效。当封闭除草效果不佳、玉米出苗后田间杂草较多时,要及时使用乙草胺、阔叶清、百草敌等化学农药,进行全田施药或带状施药,从而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阔叶类杂草。

2.5 化控

近年来,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大多具有较高的秸秆,当遇大风天气时易倒伏,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玉米秸秆的生长进行控制,同时增加根系、茎秆的坚硬程度,进而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目前,玉米化控多使用多效唑或乙烯利。一般在玉米展开6片叶、株高超过70 cm时进行喷洒,可降低株高和穗高,减少玉米的受风面积,促进茎根健壮,缩短穗位下节间长度,从而增强茎秆抗倒能力。

2.6 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种类较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严重时甚至造成减产或绝收。因此,防治玉米病虫害始终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玉米常见病虫害有丝黑穗病、玉米锈病、大小斑病、茎腐病、黏虫、玉米螟、蚜虫及地老虎等。防治时,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理、综合防治、统防统治。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融合。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①农业防治即结合耕作制度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在整地阶段,要精细整地,合理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要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要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促进植株健康生长;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供应水肥,提高玉米的抗性。②物理防治即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等,吸引害虫聚集并有效杀灭。物理防治虫害成本较低,对玉米害虫的天敌无害,且有利于减少化學农药的用量,属于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③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细菌杀虫剂防治虫害。例如,在田间释放赤眼蜂可以防治玉米螟,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灭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目前较为成熟,但生物制剂的成本相对较高,仍有待进一步推广。④化学防治是目前采用最多、应用最广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玉米各生育期,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虫害,均有相应的有效化学药剂。化学防治要尽量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且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既要达到防治效果,又要减少药害的发生,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结语

做好玉米田间管理是保障玉米健壮生长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推广,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实现玉米稳产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成峰.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9(1):83,86.

[2]刘恩财.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新农业,2017(17):14-16.

[3]张江洪.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8(35):33.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