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 要]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关注。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树种选择;造林质量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76-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林业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增,由此造成大量森林资源被开采。为保障我国林业资源总体储量的稳定性,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政府部门大力主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将其视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加强该领域研究工作有助于造林质量的全面提升,并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首先,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今天,加强生态林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降低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1]。其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畸形的问题,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最后,林业生态工程具备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增加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价值与作用,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
2.1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2.1.1 因地制宜原则。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一旦脱离适宜的自然条件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效果,进而影响林业生态工程的价值和作用。一般而言,林业生态工程多建设于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区域,不仅土壤肥力较差,而且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因此不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在此背景下,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应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尽可能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及光照条件等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使造林树种能够在该区域得以正常生长。
2.1.2 环保价值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生态环保价值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我国政府部门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具有十分凸显的经济效益,是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要尽可能地保障生态环保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即在满足地区生态环保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效益更高的树种[2]。从技术层面来看,经济效益目标的考量,也使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造林树种选择方式方法
2.2.1 选树适地。所谓选树适地,是根据造林生态工程区域自然条件来选择最为适宜的树种,是林业工程建设最为基础的方式方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树种选择时基于造林地区自然条件选择树种是一种最为简单和经济的建设模式。这种造林树种选择的核心在于,对林业工程地区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如土壤类型、含水量、光照时间、温度条件及降水量等各要素进行全面调研,基于此确定最为适宜的树种。
2.2.2 选地适树。选地适树是一种基于植物生态学特征为前提的树种选择方式,相比选树适地更加具体和细化。从专业角度来看,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学特征,一旦选地不能符合其生态学特征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效果。这里要求对树种生态学特征进行全面细致了解,并对林地自然条件进行划分,从而做到林地自然环境与植物生态学特征相匹配。例如,树种为阳性植物,则在种植时应选择向阳背风地区,反之阴性植物则应种植于林下或北坡。
2.2.3 改树适地。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工改良树种已成为当前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生物学技术愈加成熟的今天,树种改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愈加普遍。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角度出发,树种改良的趋势主要是增加树种的耐寒性、抗盐性、耐旱性等,因为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土壤条件普遍具有盐渍化高、水土流失严重等[3]。与此同时,由于树种改良需较为漫长的时间来实现,因此在应用上应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度加以科学合理运用。
2.2.4 改地适树。改地适树是一种以生态经济效益优先的树种选择方式,即先选择一种具有高生态环保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树种后再依据植物生态学特征进行林地自然条件改良。一些能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生长需求的植物并不具备理想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需选择一些更具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树种。为保障植物能够快速有效地生长,则需对林地自然条件进行人为改良,如通过施肥、灌溉等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由此保障林业生态工程环保经济价值的发挥。
2.3 造林树种选择注意事项
2.3.1 选择根系发达树种。就林业生态工程而言,树种选择的核心目的在于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而为了更好地保障植物生長,需选择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树种。从专业角度来看,根系发达的树种具有良好的含蓄水源和固沙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与此同时,根系发达的树种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有更强的适应性,植被成活率更好,并能持续改善林地土壤条件,为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价值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2.3.2 注重立体空间层次性。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提升林地生态质量和效果,往往采取复合式树木种植结构,即增加林地立体空间的层次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单一的树种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而采取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的方式则效果更为理想,同时该方式具有理想的经济效益。例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大型乔木、草地起到蓄水固沙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种植一些小型灌木类经济作物创造经济效益,由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
3 林业生态工程中提高造林质量的路径
3.1 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工程设计工作包含林地规划、树种选择、种植技术方法及养护工作等各方面内容,对于造林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做好工程设计工作,首先要对林地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全面调研,并明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从而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其次应细致规范设计树种选择标准、种植技术方法及养护管理工作,从而指导造林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3.2 做好林地整地工作
整地工作是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改善土壤条件和质量的重要举措。进行整地作业时,首先要对林地进行深耕,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土壤的含氧量,并将肥料均匀分布于土层中,增加土壤营养。其次,整地作业还要对林地坡度进行调整和改造,使林地更加平缓,如此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4]。最后,要清除土层中的大块碎石、固体垃圾等,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林地环境。
3.3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水肥管理是造林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保障植物快速健康生长的关键所在。现阶段,随着人们节水意识的不断提升,传统漫灌的灌溉方式已逐步被取代,而是更多地采用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方法,对于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施肥工作应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需求进行科学合理地施肥,避免施肥不当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3.4 做好病虫害防护工作
一般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模相对较大,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会快速传播,并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工程环保经济价值的发挥。为保障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便显得十分重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遵循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理的基本原则,主要依据地区病虫害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工作。现阶段,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防治方法被更多地应用到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3.5 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从管理角度来看,树木养护人员的能力对造林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强化工作人员管理。首先,应对树木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促使其充分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关技术及养护工作要求,如此才能更加科學高效地完成造林工作。其次,为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还要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落实造林管理责任制,由此保障各项工作能够规范全面落实到造林工作中。
4 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提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林业工程项目。为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造林树种的选择,并采取系统规范的管理工作提高造林质量,从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长松.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33):252.
[2]田爱云.林业造林方法在造林营林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4):72-73.
[3]李秋丽.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20(8):87,89.
[4]王培全.营林工作中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管护的运用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