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周人自扰

2020-12-23 04:11邓忠强
杂文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正事袖口衣袖

邓忠强

唐玄宗时有个蒲州刺史陆象先,他曾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这句名言,本来是指地方官吏假若能从根本上采取清明的政策,就可以把地方治理得太平无事,只有那些没见识的庸官俗吏才无事生事,自找麻烦,搞得社会不安。后来这句话多作“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概括为成语“庸人自扰”,而且语义扩大了,——泛指见识浅陋的平庸之人在处事时,常常横生枝节,自寻烦恼,以至耽误了正事,自讨苦吃。

明人刘基《郁离子》中有个“周人”的故事,就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庸人自扰的尴尬情态,读之令人绝倒。

据说,周朝有个喜欢“姣服”的人,特别讲究服装的整洁漂亮,假如不慎弄皱或者碰脏一点,就不肯再穿,一定得换上新衣服,心里才舒坦。

有一天,他和朋友出门去,不巧“袂涅”,一个黑泥点溅到他袖口上。因他只顾走路,没瞧见泥点,以为自己的衣服很干净,因此情绪饱满,走路的姿势也特别优美。

走到中途时,他朋友偶尔发现他袖口上的泥点,便指给他看。他不瞅便罢,一看到泥点,又是叹息又是愁,顿时兴致全无。尽管这泥点只有米粒大,他还是急忙摄起衣袖,用尖尖的指甲轻轻地挠着。泥点被去掉了,可是仍隐约留下痕迹。那痕迹就像印在他心上,使他难以忍受。他走五步,望六次,越走情绪越低。结果“不成行而复(回去)”,没到达目的地就折回家了。

周人的举动似乎很搞笑。当他不知衣袖染涅时,还走得蛮起劲,犹如一只高傲的仙鹤,“扬扬而趋,乐甚”。一旦看到“袂涅”,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变成了一只垂头丧气的落汤鸡,“其心妯妯然(心烦意乱的样子),五步而六视”。有这种精神状态的人,怎么可能大步前进呢?照说,人行走在路上,风尘仆仆,衣服哪有不沾染一点尘垢呢?遇到“袂涅”不必大惊小怪,揩掉就是了,即使“涅去而迹在”,以后洗一洗不就干净了吗?再说一丁点涅痕也并不有碍观瞻,更不妨碍办事,怎能因此忧心如焚,不再前行了呢?可是周人却自扰脚步,半途而废,该去的地方不去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这跟因噎废食、因小失大有什么两样?

显然,古代周人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人们不必苛责。但今天一些人身上仍然隐隐约约地闪现着周人的影子,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正事大事撂在一边,芝麻小事斤斤计较;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大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关痛痒,徒劳无功;遇到问题瞎折腾、乱作为,不但事不奏效,反而添堵加乱;害怕挫折,稍不如意则怨天尤人,作茧自缚,裹足不前;蝇头琐屑纠缠不休,情绪低落举止失措……实际上可能不止我举的这些,其具体表现尽管与周人自扰的做派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却是一样,都是抱着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行事,看不清正确的方向而迷失自我,结果当然是不妙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在矛盾变化的发展中,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环境里,何况即使能用“真空”包装,所谓真空也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的空间”。科学家证实,真空中不断地有各种虚粒子产生、转化、消失,循环往复地不断涨落,就像是浪涛起伏的海洋。这就是说,真空不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东西。明白这一点,就不会为形形色色的现象所困扰,而是勇敢地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矛盾问题,采用科学的正确的政策、策略、办法,在不断地实践中加以解决。

人类社会的脚步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但愿你我不要重复“周人自扰”的故事。要堅定前进的正确方向,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要为眼前的浮云遮住望眼,迷失了应当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的大目标。

猜你喜欢
正事袖口衣袖
干点儿正事
Don’t Do That Like Phillip
衣袖飘飘真好看
衣袖
现代蒙古族服装袖口创意设计
偶尔正式的小礼服
什么时候该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