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地区乡村治理路径

2020-12-23 05:49周武军
乡村科技 2020年31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周武军

[摘 要]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群众增收难、农业基础投入资金不足等难点,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因此不能照搬照抄外地模式,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探索适应当地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云龙县永安村为例,从该村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实地调研,研究分析贫困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治理面临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57-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需要破解的民生问题。2008年以来,云南省云龙县抓住脱贫攻坚和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将“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抓实党建联建、产业合作、教育帮扶、医疗援助、消费扶贫及人居改善等工作,推动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把本地农特产品推荐到上海市,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注入了强大动力[1]。目前,云龙县诺邓镇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生活幸福感得到明显增强,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继2017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和指导意见。本文根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立足诺邓镇永安村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分析诺邓镇永安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乡村治理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2]。没有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建成,国家现代化也不会建成,通过脱贫攻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步入小康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水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必然要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瓶颈的时代要求。

2 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诺邓镇永安村是云龙县2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地处县城北部,距县城12 km。全村总面积35.74 km2,下辖12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农业人口623户2 233人。全村耕地面积共160.93 hm2,其中旱地113 hm2,水田47.93 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072 hm2;林地面积为0.27万hm2,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为1.20 hm2。全村山地面积在90%以上,平均海拔2 1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年降雨量800 mm左右。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玉米、水稻、泡核桃等)、养殖业(生猪、黑山羊、肉牛等)以及务工收入为主。2017年,永安村经济总收入3 9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 323元;2018年,永安村经济总收入4 200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为8 993元;2019年,永安村農户人均纯收入达9 458元[3]。

2.1 乡村振兴实践中出现人才流失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涌入城市,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已出现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老人村,同时村中出现大量的荒田荒地,农田无人耕种,农村住宅无人居住,无人维修,出现大量危房,导致农村荒凉和缺乏有效劳动力的状况越发突出,不利于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更是难上加难[4]。以往,永安村青壮劳力大多不外出打工,是名副其实的“家乡宝”。为增加群众收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村中现已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今后,需引入人力、人才,以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村内将建起农副产品加工厂,以吸引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有效缓解人才外流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2.2 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薄弱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当前,贫困地区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在脱贫攻坚项目实施中,如永安村一般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少,资金投入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例如,为改善基础设施,铺设村内水泥路需群众集资;分散居住村民解决饮水问题也需想方设法自筹;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五改”(改厕、改院、改厨房、改墙和改路),每户只补助部分资金和水泥,资金严重不足也需当地村民垫资,从而出现改造率极低的问题等。

2.3 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发挥支撑作用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有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群众增收难度大,当主导产业受挫时,因无替补产业易引发地区经济崩溃。20世纪90年代,永安村依靠木材等自然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天然林禁伐后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此后虽然发展了核桃、烤烟等产业,但是终因产业结构单一,未形成规模化,缺乏龙头企业作支撑等,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多数农村劳动力由于缺乏技术,无法走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是小打小闹。与此同时,由于乡村观念陈旧、交通不便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进驻成为村企。因此,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丰富产业结构,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是控制农村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永安村有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和养殖业,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永安村与丰农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农户以地入股,种植“五谷杂粮”,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但因面积少、规模小,未发展为支柱产业。

2.4 忽视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

乡村文化是相对城市文化而言的,是农村居民以农业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其是农村农民的精神依托。发展巩固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实施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良家风家教文化,正确认识乡村文化,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鼓励广大群众增强乡村建设的主人公意识,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增强村庄凝聚力。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认同,是构建民众对乡村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和思想基础。在当前农村中,多数年轻人不愿在村中生活,向往城市生活,追求城市生活,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以往实施的一些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项目也因脱离实际难以融入乡村而流产。永安村在宋元时期就有私塾和规模宏大的寺院,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很多传统文化已丢失,制订的村规民约也形同虚设,缺乏约束力,因此乡村文明程度急需加强。

3 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的路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要想方设法集聚各方力量筹措资金解决好水、电、路的问题,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以“民办公助”模式实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之举。永安村的基础设施水、电、路、厕所、娱乐等,除水、电、路已实现,其他方面仍须进一步加强。

3.2 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对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要构建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走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永安村21个村民小组以12个自然村居住在绿水青山的沘江两岸,农户相对集中,但地势不平,组内道路狭窄,居民建筑依坡而建,人畜共居,村庄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内生活污水、牲畜粪便排污处理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地理因素和农户需求合理规划,建设自然山水村庄,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此外,政府需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科学规划。

3.3 注重乡村价值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一个价值复合体,农村居民的生活低碳、慢节奏,村落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道德信仰等均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记忆和乡土情怀,镌刻着浓浓的乡愁[5]。乡村的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结合乡村历史和文化,合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适应乡村发展品牌化的旅游项目,让村庄具有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加其生机与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

3.4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人才是农村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对此,要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根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农村贫困劳动力意愿,开展以种植、养殖、手工刺绣、建筑等为主的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技能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目前,由于农村大量人才涌向城市,农村缺乏建设者,因此要制定人才回乡激励政策,进一步促进人才回流,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努力消除本土人才回流的障碍,以此引导更多在外人才回乡发展,实现在外人才回流建设家乡[6]。

3.5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乡村治理的成败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其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农村的长治久安。乡村治理已探索了几十年,经验诸多。但总体上看,乡村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仍不适应农村建设发展[7]。对此,要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着力完善各项自治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推进村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强化村级事务管理和服务;要加强村道、灌溉沟渠、饮水设施、学校、卫生室、村内硬化路、公厕及垃圾焚烧炉等公共项目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公共设施发挥应有效益;要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厕所革命、环境卫生整治、村庄亮化工程等,从而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师高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寓意深远[J].中国畜牧业,2018(5):21-22.

[2]本刊记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答记者问[J].农村百事通,2019(1):17-20.

[3]杨茂川.云龙年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12.

[4]张献蕾.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所引发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71-472.

[5]夏锦文.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J].四川省情,2019(1):5.

[6]顾仲阳.乡村振兴人才怎样回流: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返乡创业的调研[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18(10):7-10.

[7]任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3-25.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贫困地区乡村振兴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