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邑兰
11月27日,张艺谋导演的新片《一秒钟》上映,引发关注。
2016年,中国告别胶片时代。2017年,张艺谋给他的老搭档、编剧邹静之写邮件,说自己想拍一部“放电影”的电影。2017年底,两人开始剧本创作,距离《一秒钟》正式上映,中间隔了三年。
女儿的“一秒钟”
《一秒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故事因胶片而起——张译饰演的劳改农场劳改犯张九声八年未见女儿,偶然间他得知当时最火的电影《英雄儿女》播放前的22号新闻简报里,女儿扛着面粉的样子出现了一秒钟。为了找到《英雄儿女》的胶片,看到女儿的“一秒钟”,他从劳改农场逃出来。
刘浩存饰演的刘闺女,也跑来偷胶片。她是为了把胶片偷回去做灯罩。当时,用废弃的电影胶片做成的灯罩是一件奢侈品,结婚时的豪华摆设。两个各怀目的的人在范伟饰演的“范电影”放映电影的放映厅里相遇。
张九声急切等着看的那卷《英雄儿女》胶片却在送来放映的路上被驴车卷在地上弄坏了,变成了“一堆烂肠子”。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全员抢救胶片的行动开始了。抢救胶片的过程既专业,又充满神圣感——妇女们把各家贡献出来的被套拼接在一起,用杆子撑平,小心翼翼将成捆的、待修复的膠片抬进电影院。张艺谋上阵指挥并亲自示范抢救动作。
“那个年代也没啥真正的坏人”
劳改犯张九声,是邹静之着力最多的角色。进入角色之时,张译就把张九声的“前史”想透了:若干年前,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女儿4岁时,张九声帮人打架被判了刑。妻子和女儿都跟他划清了界限。刑期快满的时候,他收到了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说他的女儿上了新闻简报,有一秒钟的镜头。“这封信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就是女儿在拍完简报没多久,就出车祸死了,他能见到女儿唯一的方式就是看到这部电影。”
在张九声身上,暴力和善意是并存的。他有多次使用暴力的镜头,其中的一场高潮戏,是《英雄儿女》电影放映结束后,又放了一遍22号新闻简报。张九声站在幕后放映间的一个小小隔间里,探出脑袋,看这条新闻简报——14岁的女儿,在公社抢着扛面粉。张九声一边看,一边哭着嘀咕:“争什么争,有什么好跟大人抢的。”一旁的“范电影”对他说:“她也要自己努力才能消除你对她的影响。”张九声转而露出凶光:“你给我放十遍!”“范电影”嫌麻烦,张九声把刀架在“范电影”脖子上,扬言不放就要捅死他。“范电影”吓破了胆,“我给你放一百遍。”他把有张九声女儿出现的这一段剪下来,用胶水黏在一起,将这一段循环播放。张九声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反复看这一秒钟。
张译理解的张九声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实话讲,那个年代也没啥真正的坏人,人心中其实都有质朴的、美好的东西。张九声就是典型,他只不过是年轻一时冲动。”影片尾声, 张九声大闹放映厅,和群众打起来,“范电影”将逃出来的张九声和偷胶片的刘闺女都举报了,保卫科的人把打架滋事的一帮人都抓了起来,五花大绑绑着。这是半夜,一群用纱布蒙着伤口的人,坐在放映厅里,又看了一遍《英雄儿女》。电影放完,张九声这才被押送回劳改农场。一代人对电影的热爱,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了。
看电影是个大事
《一秒钟》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那个年代,放电影是一件既神圣又有趣的事。
邹静之回忆,1969年,他到黑龙江二龙山农场下乡。“那一年前后农场来了两万多知青,天南地北的都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电影是个大事。”他记忆深刻的一个场景:深冬夜里零下四十多度,场部广场上近万人在电影银幕正反两面的雪地里站着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换片时,冻得说不出话的人在雪地上一起跺脚,只要电影一放,马上就安静了。电影看完了还要走五十来里夜路回去,一路想起电影还会感动。
(摘自《南方周末》 )